渭南论坛

处处有故事:南阳府传奇

 32863  3  0
  • 楼主 zlzlyaya 声名鹊起

        好奇的人们经常会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党家村的钱是从哪里赚来的?如何建起当时“新农村”的样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并不幼稚。因为在国人的潜意识里,有着数千年追求“大同”的情结。党家村既不同于官宅,也不同于暴发户式的乔家大院,它是整整一座村落的富有和豪华!联系今天的贫富差距,这不能不使人在心底产生共鸣。俗话说“无商不富”。党家村之富,正是得益于走了一条在那个时代并不被推崇的经商之路。这也是今天的党家村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地方。他们为自己的祖先能有“学而优则商”的价值观而倍感自豪。   1654年,党族第十一世二门党德佩率先南下闯荡。据说,他赶了一头毛驴,驮了两捆棉花,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辗转来到南阳府以南60多里的白河北岸,摆地摊卖杂货为生。这白河的南岸为瓦店镇,是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的商业重镇。党德佩为人勤恳老实,有些南来贩运竹木建材的船主,常到他摊前休息,见他人品不错,往往把一些未脱手的货物留给他代销。       以此为契机,他也就做起了木材生意。接着搬进瓦店镇,雇佣店员,创立专营木材的“恒兴桂”商号。这期间适逢明亡清兴,天下初定,战乱后的南阳一带急需木材,他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借白河的水运之便进行长途贩运。去时贩运当地的农产品,回来时装载适销对路的木材。在儿子党景平的协助下,经过两代人70年的惨淡经营,到了雍正初年,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商业盟主和商界领袖,拥有瓦店镇大量的房屋和近万亩土地。后“恒兴桂”依孙辈情况一分为四。4个新商号你追我赶,此消彼长,历200年繁荣昌盛,拥有土地3万亩,动产不计其数。    

     当党德佩品尝了“螃蟹”的鲜美之后,贾族也跃跃欲试,终于涌现出贾翼堂这样的商界巨擘。      贾翼堂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也来到南阳府,在唐县郭滩镇创立了“合兴发”号,做的也是木材贩运的生意。虽然时间上比党族晚了近百年,但由于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不同,生意却做得更大。贾翼堂思想解放,善于审时度势,从“合伙求财”的理念出发,较早地吸纳村里的零散资金入股,同时在商号内部推行劳资共股的改革,不仅扩大了资金规模而且提高了经营效益。这是党家村普遍富裕和“合兴发”后来居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贾翼堂知人善任,聘党氏三门党玉书作为大掌柜,更是亲上加亲,如虎添翼。党玉书被誉为“商界奇才”,14岁弃学从商,在襄樊商界即崭露头角,20岁时才华大显。他“持身严正,交易公平,会计之暇即阅经史”,“江夏缙绅士大夫乐与之游,以为市井中仅有”党玉书的加盟让“合兴发”号目光远大,蒸蒸日上。 。先是把总部搬迁到赊旗镇(今河南社旗县)。赊旗镇是当时南北货物交流的大通道,万商云集,名噪天下。美国人比利斯林在其《中国河南的土匪》一书中这样写道:“……河南西部的赊旗镇是当时经唐河和白河运往汉口货物的装卸地,来自蒙古和西北地区的商人车队都得到此落脚,然后把他们的货物装上船去。总而言之,赊旗镇是全国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这一举措让商号赢得了发展的区位优势。     接下来,他以旗镇为中心,在唐、白河流域广设货栈,在襄樊、汉口设立分号,把业务范围扩大到汉口、长沙,直抵广州、佛山一带。当时赊旗镇方圆20里,按72行建有72条商业街,开设了8座城门以供货物进出。“合兴发”崛起后,为了方便木材的装卸,出钱又开设一座城门,作为自己在唐河上的专用码头。全盛时,“合兴发”有雇员上千人,自备的庞大船队走南闯北;拥有自己的一条商业街及其全部房产,流动资金则不可胜计;在南阳、唐县购得土地10万亩,害得嘉庆皇帝在百忙中不得不为其御赐一块“良田千顷”的金匾。    

      党家村有多富?咸丰年间,“恒兴桂”与“合兴发”都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党家村便有“日进镖银千两”之说。当时全村共50户,平均每户每月进银600两。党、贾两族都设有专门的“分银院”。一份“玉隆杰”商号的分红单显示,股东年利平均在1.5万两左右,像一般小户年利也在1万两左右。粗略推算,仅乾隆到咸丰的150年内,党家村获得的商业利润便达数千万两之巨,这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收益和本地商号的收入,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2022年07月21日 09:43:16
    引用| 举报
查看剩余3条回复
3

取消

                  支持jpg,gif,png格式,可以添加5张图片,您已经添加了0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腾讯微博 微信 人人网

取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