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非遗

关中浇汤面

 7188  1  1
  • 楼主 guoke2020 声名鹊起

         关中一带过事都要吃浇汤面,浇汤面色香味俱佳,是关中过事最重要的一道美食。传说,周文王时,有蛟龙兴妖作怪,残害庶民。文王率众击杀蛟龙,将龙肉做成臊子,调成汤,文王亲自掌勺舀汤,浇在面条上,分与众人,为蛟汤面 ,后来讹传为浇汤面。吃面条始于汉代,离周文王已经1000多年了 ,浇汤面其实是因为将汤浇在面上而得名。岐山把浇汤面演绎为旗花面,因为把点缀的鸡蛋饼切成菱形,像一面鼓舞斗志的战旗而得名。乾县在浇汤面里不加肉臊子,以酸味而出名,因而改叫酸汤面。唯有兴平,武功保持了浇汤面的传统做法,浇汤面的叫法保留了下来。

          浇汤面,讲究汤煎、稀、汪、酸、辣、香。汤要用大骨熬制而成,加上秘制的五花肉臊子,胡萝卜丁、木耳丁、黄花菜、韭菜豆腐丁和鸡蛋皮,形成色香味俱佳的汤。以前,都是手擀面,讲究薄劲光,对擀面人的手艺要求非常高,现在,节奏快了,人多了吃浇汤面,就只能用压面机了。面讲究粗细适中,劲道耐煮,一般选择经过十几道工序压制而成的韭叶面。煮面要恰到好处,不能煮过头,那样面不劲道,也不能欠火候,那样面硬而无味,只有恰到好处的面既劲道又入味;面的分量也要合适,讲究一筷头面刚刚好,这样一碗浇汤面就是一道绝味的佳肴。上浇汤面要用木盘,一盘九碗,大小伙子三下五除二就能吃完,吃完面不喝汤。在八九十年代,关中还不富裕,为了节约,吃过的汤要回到锅里加热再次利用,因而关中浇汤面在那是被戏称为“酣水面”。其实,在经济稍微好一点之后,关中一带都不回汤了,而且为了卫生,碗都是一次性的,吃完一碗再来一碗,碗碗都是刚出锅的感觉。

        浇汤面,尤其在大冬天在大清早,吃上几碗浇汤面,浑身都热腾腾的,人立刻精神抖擞,干起事来有使不完的劲。不论红白事,执事都会给厨师交待好,早晨的浇汤面一定要追求完美,这样,事情才能顺顺利利,按照既定的流程完美进展下去。否则,帮忙的门子兄弟要是没有吃好,这事就麻达了。喜事接亲是第一件大事,接亲兄弟的浇汤面没吃好,奏不能按时把新人接回新郎家,这婚礼都要推迟了。白事更要吃好早晨的浇汤面,吃好了后面的事情才能顺顺当当。

          浇汤面,因为准备起来十分费事,只有人多的时候才能吃上。现在在长安一带也有饭馆专门经营过事浇汤面。收费按人计算,浇汤面咥饱为止,实在是经济实惠,既能满足人们对浇汤面的追求,又不麻烦。

        当然,过事的在吃完浇汤面后,还有七碟八碗的各种菜肴,但是,浇汤面的这道美食要是没有吃美,再好的菜肴都会给参加红白事的亲戚朋友留下遗憾。

           用关中话说“把他家的,浇汤面没咥美么”,你看,这红白喜事是否圆满,浇汤面重要不?

          关中汉子,最留恋家乡,其实,是最想吃那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浇汤面!,吃一碗浇汤面,吃的是家乡的味道,吃的是对亲人最深的爱。

    2023年01月08日 10:01:23
    引用| 举报
查看剩余1条回复
1

取消

                  支持jpg,gif,png格式,可以添加5张图片,您已经添加了0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腾讯微博 微信 人人网

取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