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论坛

走进不能被湮没的中国古迹现场

 5750  1  0
  • 楼主 zlzlyaya 声名鹊起

    “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来临之际,包括《佛像:永恒的微笑》《碑刻:凝固的墨迹》《古塔:耸立的骄傲》《亭台楼阁:千姿百态的俊美》在内的一套4本“古迹寻踪丛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

    古建筑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余治中国建筑史,初引以入胜者,其唯《中国文化史迹》诸书,图文并茂,考订精核,私淑焉,四十年来未能去怀。”“古迹寻踪丛书”从陈从周推崇的大型图录《中国文化史迹》里选取81处颇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存,按佛像、碑刻、古塔和亭台楼阁四大主题,从地理、历史、美学等角度解析其千百年来的沧桑历史,描述现今保存状况。每本书还颇具新意地在正文内容之前介绍每个主题相关文化常识。

    据“古迹寻踪丛书”策划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有关中国文化古迹的“四大名著”:一是法国学者沙畹的《华北考古图录》(1909),二是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雕塑篇》(1915),三是瑞典学者喜龙仁的《五至十四世纪中国雕塑》(1925),四是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关野贞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1939—1941)。其中,《中国文化史迹》图片最丰富、涉及史迹最多、解说最为详尽,可以说是集大成之作。

        在学者葛兆光的倡议下,2014年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组织团队翻译《中国文化史迹》的解说部分,并对书中图版所涉及的史迹和文物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它们的今昔变化,勘校图版中的谬误,上海辞书出版社先后出版附有踏查校记的中文全译本《中国文化史迹》典藏版与精装版,受到学界关注。

    在葛兆光看来,《中国文化史迹》中译本的出版工程是一次“回首与重访”。站在常盘大定、关野贞当年考察过的地点,以相同的位置、相同的角度,重新对这些文物遗存进行拍摄,加以对照,在新旧图片之间,足以呈现这些文物遗迹近百年的变迁历史。千余年的文化遗存,百来年的遗迹变迁,足以重叠成一个富有意味的剪影。

       《中国文化史迹》收录的照片和图像资料所反映的史迹和文物,经历百年时代巨变,已有很大变化,其中多数史迹和文物基本完好地保存至今,但也有相当部分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或已不存,或已损坏、改变样貌。上海辞书出版社历时3年,以古迹生成时间为序,从书中81处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中,遴选出文化遗迹状态较为完整的700余幅珍贵照片,并筛选一批100年前绘制的反映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的线描图,配以新创作的文字,引领读者进入古迹现场,解析其千百年来经历的沧桑岁月,总结历史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揭示历史的因果关系,并介绍考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套全新的“古迹寻踪丛书”成为对“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史迹》的进一步开掘与利用。

    2023年04月24日 09:45:28
    引用| 举报
查看剩余1条回复
1

取消

                  支持jpg,gif,png格式,可以添加5张图片,您已经添加了0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腾讯微博 微信 人人网

取消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