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帖子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阅读:7913 回复:0

主题:[原创]今天我们还需要读文学吗?

楼层直达
关注(0)|粉丝(3)
级别: 小有名气
发 帖 数:
72
注册时间:
2021-09-27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楼主   发表于: 2022-05-16 10:01 ·IP 属地陕西

今天我们还需要读文学吗?

有个朋友对我说:今天读文学还有什么用?他的眼神带着几丝怜悯:你们这些文人,天天写啊写,到底有人读吗?在今天,人们还需要读文学吗?
这样说话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觉得这人自大且无知:但我知道他的脾性,与其说他在怜悯我,还不如他是真心在怜悯文学——在当今这样一个人人只讲利益,人人追求欲望满足,人人都以金钱为成功高标的时代,读文学既不能饱肚子,也不能当衣穿,最要紧的是:
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文学还可以作为很多人的精神食粮,读文学可以得到情感和精神的满足——
但在今天,人们甚至也不需要这种情感和精神的满足了:抖音上边天天都有段子,看得你乐不可支笑呵呵;起点网上边的穿越玄幻小说可以看得让你废寝忘食,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变着花样搞出来的人间悲喜,足以把你的泪水全部吸出来,让你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
还有人需要读文学吗?还会有人需要端着手机或者捧着一本书,用一种缓慢安静的方式,瞅着小小的汉字,陶醉其中,并且发出一声叹息吗?
我对这位朋友一笑:你说的的确是事实,而且也抓住了要害。但当你心带怜悯的时候,说明你还依然对它带着情感,或者说,你这份怜悯,也是文学带给你的。不管你读过托尔斯泰还是曹雪芹,不管你为李白拍过案还是为鲁迅叫过好。你的这份情感,你的这点精神气质,毫无疑问,是你年轻时代读文学积累下来的——不要吃胖了之后反过来嫌弃母亲的奶瘪了,不要尝到甜头之后觉得甘蔗皮多余。
    这个时代的宠儿是科学。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尔·盖茨曾经是一位铁杆的文学青年——微软开发的windows系统,甚至模仿了一张报纸的样子:桌面是一块很文艺的报纸版面,每一个豆腐块都是一个窗口。而windows意思是“窗”,这个词它本身是一个极富诗意的象征:它意味着开放、想象、走进别人的世界——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名叫《后窗》,罗布格里耶的经典作品《窥探》则以一扇窗口作为唯一的视角……
爱因斯坦在晚年经常对年轻的科学家们讲的不是科学技术或者专业问题,而是科学伦理、是人文探讨;当然更不用说的是他本身是小提琴爱好者,是地道的文艺青年了。世界上很多顶级的科学家是雷蒙德·钱德勒和斯蒂芬·金的铁杆书迷。
文学最重要的人文价值是唤起人的美好情感:爱,美,同情和怜悯,反思和感悟,正义和崇高……所以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霍金,他们都在青少年时代就从读文学中获得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情怀——也因此,他们才会重视科学伦理。
爱因斯坦在晚年,特别在很多场合讲到,一个科学家,关心的不仅仅应该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个人天赋的发挥和使用,还得关心人类当下的处境和未来的探求。二战中由于核能的发现,物理学成为主宰世界的科学,但大部分科学家都看到了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科技的提升,还有对世界对人类永远的伤害:先有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的爆炸,后有切尔诺贝利的核污染事件——如果一个科学家缺少了人文情怀,他必然无视其他人的生命,也无视自己对人类未来造成的深远危害。
这些美好的情怀,都来自于文学的哺育。
     好莱坞的编剧大家麦基在全世界为影视行当乃至广告行业讲课,他教影视剧编剧们学会创作电影,教营销人员创作商业广告。作为文创产业的影视和广告,都是当今商业的宠儿。但麦基在他的课程中,却反复强调,无论你讲出多少好故事、编出多少充满想象力的创意,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你得有体验、有感受、有思想——这使得一个作者能够打动读者,一个编剧能够得到观众的共情,一个广告创作人员能够让消费者或者客户产生同理心。
文学,说到底它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途径,它是人类情怀的一种寄托方式。一个没有体会到人类个体苦难的人,他写出的作品如何能够让读者共情?一个不能想到他人的痛苦与忧伤,也对自己的苦难与忧愁毫无感觉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让读者共鸣的作品?
这份共情与共鸣,正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默契,是连接千年以前的作者和万年以后的读者两个人感同身受的桥梁。
不管你是经商的,还是从政的,不管你是孤立的个体,还是处在群体之中,你只要与人打交道,就得有这份和他人的默契和链接——文学,是培育这份默契的最好途径。
      那个迷恋于写诗的人,后来成了广告达人——他也许忘了,自己这份专业上的成功,得感激当年读文学的滋养。一个当红明星,因为背错了一句古诗被人笑话,在大庭广众之下犯个错误大家其实都可以原谅,大家笑话你的是,原来你少读了点儿文学啊。
民国文人最初留学日本和欧美,都是学的理工科,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们,都学的是医学采矿机械或经济学,他们成了大文豪——貌似不务正业,却正因为他们年轻时代丰富的文学滋养:旧时代的中国学子,哪一个不是读了一肚子文学?这点文学的种子后来成了无心插柳,也成了历史佳话。
最后我告诉朋友:你说的话都有道理,但你的孩子如果学理工科,我建议让他读点儿文学,因为这可以使他的性灵得到滋润;如果你孩子学的是艺术,我建议让他读点文学,这可以让他的艺术不至于无根;如果你孩子学的是经济,我建议让他读点文学,这可以防范他的生命感觉完全被数字挤压得缺失了鲜活与丰盈;如果你孩子当了官,要读点儿文学,这可以让他多一点儿柔软的心性,不至于被权力变成恶人;如果你孩子发了财,要读点儿文学,这可以让他不至于被金钱腐蚀得只剩下干枯……
朋友莞尔:我信你,人人都不能忘本。
我说:对的,这个人类的世界有一种根必须保留也必然长久保留——那就是文学。
回复 引用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每次发帖最多只可以选择5个附件。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