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西安要闻 > 经开区 > 正文

桥头堡:龙头带动,产业领航!西安经开区激活“北跨”核心力量

经开区 西安经开区 2023-03-01 16:16:34

  2月15日,在西安市政府向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实施《西安市“北跨”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同日,“集结号”也在会场外吹响:西安市推进“北跨”发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经开区泾渭新城举行。

  这意味着西安“北跨”正式步入加快实施阶段。

  从区域来看,“北跨”战略主要涉及渭河南北相关区域。在总面积1410平方公里的重点区域内,产业建设是“北跨”的核心支撑。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和“顶梁柱”,工业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的经开区,在城市向北的新征途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和“桥头堡”。

  城市北跨,经开“第三次出发”

  1993年,迎着改革的春风,经开区于古都城北“第一次出发”,在一片庄稼地上开始书写自己的“创业史”。

image.png

  自成立之日起,经开区就锚定了工业立区的发展方向,从1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发展至1999年,西安经开区已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9亿元,工业总产值31.1亿元。

  进入新千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同年,经开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这成为“第二次出发”的起点。

  2003年5月,经开区与高陵区合作启动共建泾渭工业园(现更名为泾渭新城),成为西安“北跨”的先行者。

  2011年,经开区完成“关键一跃”:西安行政中心北迁,贯通南北的地铁二号线于当年开通,高铁西安北站正式投入运营。这个曾经被陇海铁路分割成边缘地带的地方,一跃成为城市新中心。以此为跳板,2018年9月,经开区正式代管高铁新城。2021年,经开区与临潼区启动共建渭北新城,“北跨”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image.png

  三十年间,经开区从零起步,发展到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覆盖四大区域板块和两大功能园区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累计吸引入区企业8万余家,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间筚路蓝缕,“敢想敢闯、实干笃行”的精神深入基因。

  而在更为宏大的语境下,经开区的每一次出发都肩负着历史使命与时代浪潮同行。此次以“北跨”为引领的城市发展路径,将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西安样板”。既是先行者,又是主力军的经开区,于而立之年奔跑在“第三次出发”的赛道上。

  工业支撑,“北跨龙头”的底气

  当好西安“北跨”加速实施的“桥头堡”,经开区最核心的底气来自持续壮大的工业实力。

  1984年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探索中,确立了开发区“三为主,一致力”发展方针——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发展方针也成为经开区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兴区的指导思想。

  志合不以山海为远。从第一个入区项目雅荷花园开始,第一个制造业项目海星现代饮品(荣氏果汁)、第一个外资项目可口可乐西安公司相继落地;中国加入WTO后步入“水大鱼大”的发展阶段,经开区先后招来瑞士ABB,德国西门子、博世、法国阿尔斯通等全球制造业龙头,与中国石油长庆分公司、陕汽集团、吉利集团、陕钢集团、隆基乐叶光伏等国内工业标杆交相辉映。从“星光点点”到“星光璀璨”,经开区成为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image.png

  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需要体系化支撑。2020年,经开区印发《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搭建“4+4+4”产业体系,在“延链”“补链”“强链”的基础上,织“链”成“网”形成产业生态。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开辟出区域创新发展的“经开路径”。

  以汽车产业为例,2018年,西安市出台《关于支持西安经开区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用5年时间,举全市之力扶持经开区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5年间,经开区依托陕汽集团、吉利汽车等龙头企业为“链主”,以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采埃孚东方等为支撑,逐步形成涵盖整车、专用车制造以及动力系统、整车热管理、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等汽车产业全链条,打造出成规模、成体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2022年,经开区实现汽车产量24.9万台,产值674.13亿元,有效推动汽车产业体系聚势转能、由全到强。

image.png

  近年来,随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演进,立足“4+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际需求,经开区依托西北有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两链融合,持续提升产业发展的活力、韧劲和竞争力。据悉,在“有色院模式”的引导下,经开区已聚集各类研发机构268家,高新技术企业510家,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近千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多家。截至目前,经开区已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14块国家级授牌。

  时间会给予长期主义者应有的奖励。截至2022年末,经开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25.01亿元。其中汽车产业产值674.13亿元;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产值866.15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产值327.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商务部发布了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西安经开区在全国217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连续跃升,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稳居“西部第一”位次。

  发挥优势,经开区引领北部蝶变

  2020年,西安市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成为西北首个GDP破万亿城市的同时,也拉开了冲击“下一个万亿”的序幕。毫无疑问,“北跨”是实现目标的有力手段。渭河北岸是渭河冲积扇平原,天然拥有良好的交通、土地、产业基础。谋划之下,西安此前已着手在渭河北岸打造万亿工业大走廊。

  以经开区为引领,联动渭北地区相关区县和开发区,西安工业“主战场”雏形已显:2022年,渭北区域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400多亿元,约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6%左右。重点产业为汽车、航空、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其中,汽车产业产值规模约为7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约为15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规模约为120亿元,航空产业占全市的50%以上。

image.png

  不止于此。“北跨”意味着西安走出“围城”,进入“拥河时代”。这一跨,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跨越,更是区域协同和产业互融的跨越;这一跨,不仅拉大西安城市骨架,扩容城市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在工业集群效应下,实现产业现代化“质的飞跃”。

  可以预见的是,在制造业智能化方面,发挥规模效应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围绕重点产业将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方面,在全省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趋势下,为产业链提供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极大反哺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绿色制造方面,聚焦“双碳”目标,世界级清洁能源产业链集群也极有可能在此形成。以经开区为引领的多区域、多产业联动,将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在渭北这样一个“关中摇篮”,孕育出新的成效。

image.png

  在“北跨”战略的驱动下,经开区已吹响嘹亮号角。2月21日,由经开区、高陵区联合举办的“共建秦创原共筑汽车城—2023西安‘北跨’发展汽车产业招商推介会”隆重举行。经开区以“北跨”为驱动,围绕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联手“北跨”主体区域与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链延链补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共同点燃“汽车城”崛起的强力引擎。2月24日下午,经开区召开“北跨发展经开先行——全区高质量发展暨推进‘北跨’发展动员大会”,动员全区上下奋发有为、务实进取,有效发挥经开区作为西安“北跨”发展先导区、引领区和核心承载区的关键作用,为西安全面开启“北跨”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新的征程,新的目标,厉兵秣马,再次出发,经开区已踏上征程。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城市发展而盛的经开区,将在西安“北跨”的历史机遇下,完成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快速发展到绿色发展,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跨越,打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为“北跨”贡献更大能量。


来源: 西安经开区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经开区激活“北跨”核心力量

上一篇:西安经开区:发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助力示范街区提质增效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