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今年立法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3-07-12 07:14:47

  现代孩子一出生就围绕在网络的世界中,一味地阻止、回避已经不行了。对这一代的孩子来说网络不再是洪水猛兽,他们需要的是玩转网络,真正地把网络当成生活学习的工具。

  可是,现实是很多孩子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形影不离。小一点的孩子抱着不撒手,大一点的孩子你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孩子沉迷于网络,家长苦不堪言。

  虚拟世界很精彩,也很迷幻,雾里看花,奈何看不了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以至于让他们在这张硕大的网里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渐渐迷失自我,使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保护未成年人,还他们清朗的网络空间,我们一直在努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推进历程

  2014.11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经纳入国务院“2014立法计划”,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前期召开了相关部委会议,专门研究条例的立法问题,由团中央牵头起草。

  2014.11

  国家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局长刘正荣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有初稿,目前已进入征求专家意见阶段。

  2016.9.30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发布,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6年10月31日前提出意见。

  2017.1.6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7年2月6日前,通过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2022.3.14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13日。

  2023.7.11

  司法部官微消息,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

  “让我为你再点上一盏烛光 因为你早已迷失了方向”

  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加快推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记者11日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国家网信办近日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增长。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网上违法信息和不良信息泛滥、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立法进一步强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主体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责任,规范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据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将成熟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草案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对有关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中创设“网络保护”专章。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和审查过程中,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征求中央有关单位、部分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及专家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对草案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努力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列入2023年度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加快推动出台该条例是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体系、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

  网络欺凌、网络诈骗 隔空猥亵……

  这迷幻的世界 谜一样

  53岁的他谎称自己会看病,从12岁的网友那儿要到裸照,又继续诱骗对方拍摄不雅照片和视频,还以散布相威胁,强迫对方与其线下见面并发生性关系。短短一年时间,他用同样的手法侵害了8名未成年人。

  当看到自己不知何时被同学偷录、偷存的隐私视频在网络空间传播时,她羞愤难当。因为这个视频,她被骚扰、被威胁、被欺凌,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虚拟世界很精彩,既是未成年人认知社会、探索未来的广阔舞台,也是形塑未成年人思维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场域。然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网络环境瞬息万变。从网络沉迷成瘾,到网络欺凌、隔空猥亵,再到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在享受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暑期重点整治有害内容隐形变异问题、网络欺凌问题、隔空猥亵问题、网络诈骗问题、不良内容问题、网络沉迷问题、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问题等7方面网上涉未成年人突出问题。其中,网络欺凌问题方面,重点整治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肉搜索”,恶意传播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等。针对新技术新应用风险问题,重点整治利用所谓“阅后即焚”的密聊软件诱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诱导实施违法行为;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作发布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等。

  “我掩饰不住的慌张 在迫不及待地张望”

  未成年人暑期『限玩』

  可以防治『网游瘾』吗?

  随着数字技术向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相较于真实生活中的游戏和娱乐活动,未成年人似乎越来越乐于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少部分孩子甚至产生了网游成瘾等严重心理问题,令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

  今年暑假来临时,多家知名游戏厂商集体发布“关于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宣示未成年用户只可以在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每周五、六、日晚20点至21点之间登录体验游戏,并且整个暑假期间每个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总时长将限制在26个小时以内。同时,针对未成年人可能冒用成年人账号等问题,游戏厂商还将强化使用人脸识别验证进行拦截,并运用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判定疑似未成年账号,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游戏厂商推出的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规定,通过减少游戏时间来降低沉迷可能性,这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其在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平衡控制与自由的关系,以及规避成瘾等方面仍显效能不足。

  一方面,尽管采用了账号验证和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未成年人仍有可能尝试使用他人的账号、虚拟私人网络(VPN)等数字工具等手段来绕开验证系统,以获得更多游戏时间。

  另一方面,限制游戏时间不能教会未成年人如何合理地玩网游。他们更需要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其了解游戏的正负面影响,培养自控能力以及发展其他有益的兴趣和技能。

  此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缺乏对孩子游戏行为的监督指导、并妥善处理亲子关系,那么即使有时间限制和账号验证,孩子仍可能不遵守限制。同时,除了限制游戏时间,家庭和社会还需要给未成年人提供替代选项,比如其他类型的健康娱乐活动。

  显而易见,仅仅依靠时间限制和账号验证并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政策等手段,构建包含教育引导、家庭监管、游戏内容改进、行业自我监督等在内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澎湃新闻等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未成年人

上一篇:星空露营、纳凉派对 这份避暑宝典陕西人快收藏 下一篇:专家建议:时间类政策应鼓励男性休育儿假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