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鄂伦春族人牵驯鹿巡游哈尔滨中央大街火爆出圈 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主任:我们需要走出来

来源:红星新闻 时间:2024-01-05 06:55:33 编辑:田媛 作者: 版权声明

这个冬季,冰雪里的哈尔滨迎来了旅游热浪。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第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随着哈尔滨旅游的火爆出圈,鄂伦春族百姓手牵驯鹿在中央大街巡游的画面,近期也意外登顶各大社交平台热搜。这个全国人口尚不过万的“国宝级”少数民族,终于在这个冬季吸引到更多游客的目光。

“虽然在哈尔滨巡游的并非来自我们鄂伦春自治旗,但通过这次机会让那么多人看到鄂伦春族,了解鄂伦春族,我们真的很感谢。”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代喜院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而作为全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代喜院同样感慨:“这个民族不能继续等在大山里了,我们需要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我们。”

鄂伦春族走上哈尔滨中央大街

鄂伦春族意外出圈

“全国总人口不到一万人”

“哈尔滨为了南方‘小土豆’,把鄂伦春族都请出来了”、“上一次把鄂伦春族请出深山的,还是上一次”……

为了接待南方远道而来的游客,哈尔滨文旅部门近期邀请当地鄂伦春族百姓,穿着民族服饰,牵着驯鹿来到中央大街,这一画面被网友记录下来发上网络,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感慨哈尔滨热情服务之余,鄂伦春族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也引来一众网友围观。

就此,哈尔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当地实际上推出了100项活动,其中就涵盖了群众文化活动项目,而鄂伦春族作为东北文化中非常独特的少数民族,我们一方面要推动旅游做好服务,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将东北文化、民族文化向外地推介。

公开资料显示,鄂伦春族人分布于我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

过去,鄂伦春族百姓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樟狍、野鹿,游猎在林海之中,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因人口稀少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大城市中鲜有鄂伦春族人的身影,这个民族也因此自带一层神秘面纱。

“就是把全国的鄂伦春族人加起来,大概也就九千多不到一万人,所以其实很少被外界关注到。”鄂伦春自治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代喜院告诉红星新闻,至今鄂伦春族百姓仍靠着森林而居,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平日里大都没有去大城市的习惯,因此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鄂伦春族被世人聚焦和了解的机会也就更少。

而对于此次意外出圈,代喜院也向红星新闻坦言:“虽然去哈尔滨的并非来自我们鄂伦春自治旗,但通过这个推介让大家看到了我们民族,了解到了我们民族的特色文化,我们依然感激哈尔滨政府这样的安排。”

“鹿角帽”其实是“狍角帽”

“鄂伦春族已放下猎枪不再狩猎”

实际上,这并不是鄂伦春族第一次在网络“出圈”。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内蒙古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代喜院,就在当时因头戴“小鹿”样式帽子被网友捕捉到,不少人留言称:“帽子太可爱了,真想摸摸看。”

代喜院曾因“狍角帽”在全国两会上受到网友关注

而本次鄂伦春族人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头戴“鹿角帽”,身着狍子服的造型也同样让网友好奇:“这穿着一定很暖和,但哪里能买到?”

代喜院就此告诉红星新闻,鄂伦春族人戴的帽子实际并非鹿角而是狍子,这顶帽子用鄂伦春语叫密塔哈,采用整狍子的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

对于网友说的“鄂伦春族至今仍靠打猎为生”,代喜院解释称,随着国家禁猎政策的普及,鄂伦春族现在也已经放下了猎枪不再靠狩猎为生。红星新闻记者也在鄂伦春旗政府官网上看到,自1996年开始,鄂伦春自治旗就在全旗境内实施“禁猎”政策,此后族人变告别了传统的狩猎业,放下猎枪开始谋求新的生活生产方式。至于网友所说“鄂伦春族可以捕猎珍惜动物”的说法,代喜院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据了解,随着狍子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鄂伦春族已不再捕猎狍子,因此备受网友喜爱的“狍角帽”如今也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是狍角帽还是我们的服饰,采用的都是人工饲养的狍子皮毛,加上现代纺织材料制作而成,而非来自狩猎。这样的服饰大家喜欢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代喜院说。

不过,代喜院也介绍称,中央大街上人们看到的服饰并非鄂伦春族百姓的日常穿着,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时大家才会穿戴,以示庄重。“所以大家在哈尔滨看到我们族人的穿着,其实也是鄂伦春族拿出最大诚意欢迎大家的到来。“代喜院说。

代喜院表示,鄂伦春族早已结束了游猎生活,下山后已经过上了定居安稳的生活,与汉族混居在同一村落中,生活方式如居住的房舍、饮食、服饰以及节庆日等也基本相同。

过去被称为“山里的野人”

“现在要勇敢地走出去”

对于代喜院来说,这或许是鄂伦春自治旗吸纳更多旅游者的好时机。在哈尔滨旅游热潮的带动之下,代喜院告诉红星新闻:“我们也非常盼望游客们从哈尔滨出来,坐上一小时飞机到我们鄂伦春旗转转,我们族人的热情不会让你失望。”

官网信息显示,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目前该旗户籍人口23.53万人,但其中鄂伦春族仅有3047人。2020年3月,作为“鲜卑民族发祥地”的鄂伦春自治旗,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脱贫之后的鄂伦春族百姓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支点,开发特色民族旅游或许是一种更新的尝试。代喜院告诉红星新闻,这些年里,鄂伦春自治旗也在努力推介当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近期当地正在与清华大学方面接洽,研究下一步鄂伦春旗的旅游资源开发。

代喜院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感慨,此次哈尔滨政府邀请鄂伦春族人走上中央大街,对宣传鄂伦春族的民俗特色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这个民族过去被称为‘山里的野人’,后来我们下山和汉族一起生活,如今我们也不能等在大山里,而要勇敢地走出去。”

代喜院表示,通过此次哈尔滨旅游的示范作用,再次证明了鄂伦春族走出去的必要性:“我们不能总待在原地盼着游客来,盼着大家主动了解我们。我们应该走出去,走进大城市,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了解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传承鄂伦春族文化和民俗特色。”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