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帖子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123»
共3页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阅读:117221 回复:35

主题:[其他]【活动回顾】探寻南豆角村,用镜头讲述秦岭脚下第一古村的故事

楼层直达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更多操作 楼主   发表于: 2015-05-21 13:43 ·IP 属地陕西

【活动回顾】探寻南豆角村,用镜头讲述秦岭脚下第一古村的故事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华商网全民乱拍《2015,寻找老西安》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了。


2015年4月2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乱拍摄友一行二十多人自驾来到南山脚下,探寻长安区南豆角村。


南豆角村位于长安区子午街道办事处南部的秦岭山脚下,是从关中进入子午古道的最后一个村庄,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时代,南来北往的商客们很多都要在这里歇脚。南豆角村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南北城门楼,村南的千年柏树和社公爷石头证明了这里古老悠久的历史。


此次活动是“2015,寻找老西安”的第一站,摄友们一起走进村落,入户拜访,听八十四岁的程姓老寿星讲豆角村,跟九十一岁的信佛老人一起聊聊这块风水宝地……


【图片由网友“健康在线”拍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威望 +13
西风 威望 +10 2015-05-23 欣赏!
玉赐凯哥 威望 +1 2015-05-23 欣赏!
西安文丰 威望 +1 2015-05-21 欣赏精彩
自信的微笑 威望 +1 2015-05-21 好!精彩!欣赏!赞!
回复 引用
关注(40)|粉丝(164)
级别: 苍生崇拜
认证:
已通过手机认证
发 帖 数:
14285
注册时间:
2009-02-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5-21 13:52 ·IP 属地陕西
引用
评分针对楼主小小花于2015-05-21 13:43发表的【活动回顾】探寻南豆角村,用镜头讲述秦岭脚下第一古村的故事: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华商网全民乱拍《2015,寻找老西安》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了。

..

好!精彩!欣赏!赞!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5-21 13:58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NO.1】探寻南豆角村,记录古村落文化
作者:老警


    南豆角村因为曾经的子午古道而繁荣,不过,这个村子的出名也与它的名称有一定的关系,“南豆角”,初听这个名字,便很难忘记,小五台山下的这个村庄,为何会以“豆角”为名?



    由于文史资料的缺乏,关于南豆角村村名的来历,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南豆角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庄。一直以来,有关豆角村名称的来历,存在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秦武公十一年时,设立了杜县,而当时在子午古道线上的豆角村,就在杜县旁边,所以取名“杜”,而后人将“杜”误读成了“豆”。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豆角村的“豆”字,其实应该是“堵”。在公路、铁路出现之前,子午古道是沟通西安地区与汉中、安康的一条重要通道,所以,它也势必成为建都长安的统治者们,严加防守的重要区域。三国时期,蜀将魏延就曾提出通过子午道奇袭长安的计谋。由此也可以看出,子午道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在战乱年代,陕南的兵马易从子午道进入关中,不仅如此,盘踞在秦岭深山中的土匪,也常常从子午道北袭,骚扰附近的村庄乡镇。因此,在关中的统治者,便想办法严加防守,力图“堵”住子午口的匪患和敌兵。古代,子午道的北口有三个村子(又有说法是曾有东、西、南、北四个豆角村),人们认为,这三个村子的本名分别是南堵角、北堵角和西堵角,其中,离子午口最近的是南堵角村。南堵角村坐北向南,东西窄,南北长,北堵角村在南堵角村正北,它和南堵角村正好相反,是一座东西长、南北窄的村落,西堵角村则在南、北堵角村的西边。这三个村的分布也十分奇特,一出子午口,南、北豆角村位于路东,西豆角村则在子午口西,3个村落在子午口外成夹角之势,刚好将子午口包住,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便将拗口的“堵角”读成了“豆角”。不过,今天留存下来的只有南豆角和北豆角两个村落,当地人告诉我们,在很久以前,从子午峪中流出的子午峪河发了大水,西豆角村被淹没,而南豆角村和北豆角村则保留至今。






    今天的南豆角村,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城墙的范围,不过,村民们建房仍然围绕在老城墙周围,整座村落也完整地保留了原有格局。如今,村里的城墙已经消失,只剩下南、北两栋城门楼,掩藏在一栋栋崭新的农舍中,尽管这样的门楼与西安古城门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也是小巧精致。城门楼由夯土筑成,墙外包砌一层青砖,南城门楼外的门额上,隐隐约约有刻字的痕迹,老乡们告诉我们,这应是“终南毓秀”四个字。







    站在北城门洞,向南望去,便能看到南城门楼。从北城门楼的门洞下走过,便进入到了南豆角村的“城墙”里。一条南北向的小路一直连接到南城门楼,这条南北小路曾是南豆角村的南北大街,今天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热闹,顺着小路向南走,在一座座民居之间,依稀还能辨认出村里曾经的“东大街”和“西大街”。由于村民们大多移居到城墙外建起了新房,“城里”则略显冷清,不过,也正因为“城外”的扩展,村子城墙里得以保存了许多老旧的民居。
    这些印记着岁月痕迹的记忆,可还记得当年的繁华吗?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5-21 14:14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NO.1】—豆角村的那些事
作者:健康在线


豆角村的历史比较早,来由有多种,但进长安是门户,出长安是最后一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栈道是否起源于此也有争议。




程姓寿星八十有四。解放前,就嫁到豆角村,几十年了,听长辈说,本家好几代人就住在豆角村。她看到的豆角村过去不出名,在附近只能算个大村子。她的五个孩子(两男、三女)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其他已各自成家,生活在外地斗也有。就是说,豆角村并不是一个富裕和留人的好地方。这些年,村里开始宣传,豆角村热闹起来。村干部说,老房子不能拆,楼门洞是宝贝。老人抱怨说,两个门洞间的路不能铺水泥,夏天流水总是臭得很。


这是个九十一岁高龄的佛家子弟。健谈,热情,说起佛家规矩,哲理出口成章,一套套的很有意思。说起来,是信佛,南山里的高人多,耳濡目染得来。十分赞同豆角村是风水宝地也。


这些人,都见证了豆角村当下,也感叹,豆角村还是要发展。




鸟瞰豆角村,它淹没在植被中,童豆是未来吗?




再回首,豆角村。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5-21 14:30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子午古道上第一村—南豆角村
作者:寻找老西安


【子午栈道遗址】位于长安区南子午峪,因子午谷而得名。“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宋敏求《长安志》载:“子午谷长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汉中府洋县东一百六十里。此汉、魏旧道也。”《史记·高祖本纪》曰:“楚汉相争时,刘邦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以示项羽无东意”。这段话说明子午道的开通,应不晚于秦末、汉初。东汉永平二年至四年(59~61)开辟褒斜道后,子午道逐渐废弃。永初元年至二年(107~108),褒斜道屡遭破坏,复开子午道。延光四年(125),以子午道险阻,又废,复修褒斜道。《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子午道有新旧两道,两汉、三国、晋代循旧道,南北朝时又辟新道。“旧道在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道,缘山避水,桥梁百数,多有毁坏,分别开乾路,更名子午道。”汉代子午道南端出口在汉阴县西境。南北朝以后,子午道偏西,移至今西安市南至宁陕县境。










【南豆角村】南豆角村是子午道出子午峪后的第一个村落,南豆角村在古代就是店铺鳞次、客商云聚之地,关中汉巴物流不息。据宋《长安志》记载,豆角镇离长安县城南45里,原来分为 东豆角村和西豆角村。宋景佑2年改豆角镇为子午镇,将东豆角村并入子午镇内。后来因山洪暴发,西豆角村被山洪冲没,村民被迫北移,始建 今日的南、北豆角村。村口两颗千年柏树下,有一米多高的宋代人头像,村人称曰“社公石爷”。其只有头却没有身子,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据悉: 古代有一个专管农业的官叫后稷。其生前非常热爱庄稼。所以,死前立遗嘱说:“埋我时把头露在地面上,我要看五谷生长,看百姓丰衣足食”。他的精神感动了人 们,人们便把他奉为神,并取名为“社公”。后来,人们慢慢地便把后稷叫成了“社公爷”。此后人们经常纪念后稷,且希望能够五谷丰登。(文摘自网络)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5-21 14:36 ·IP 属地陕西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5-21 14:46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长安南豆角村拾遗【醉醉随拍】
作者:醉醉醉


南豆角村,位于秦岭山下,这里曾经是子午古道关中地区的出入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当年也是繁华昌盛,车水马龙。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这里曾经的繁华慢慢被取代,或许被你已经遗忘,依然耸立于村庄的南北城门楼和前年柏树、社公爷石头依然承载着此地厚重的历史。










回复 引用
关注(581)|粉丝(552)
级别: 无为无级
发 帖 数:
262027
注册时间:
2014-12-0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5-21 14:47 ·IP 属地陕西
       欣赏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5-21 14:52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NO.1】-----------探访豆角村活动作业
作者:怡行怡乐


由子午峪进长安,这里是第一村,而由子午峪出长安这里又是出长安的最后一个村,豆角峪,这个终南山下子午峪口的一个普通村落,历经由盛及衰的演变,现如今,除了留下的两座破败的门楼和山脚下那棵历经沧桑的古柏,再看不到任何痕迹了,也不知道自明至今保留下来的两座城门楼,还能保留多久。。。。。。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20 ·IP 属地陕西

追寻古老的村落--南豆角村
作者:玉赐凯哥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22 ·IP 属地陕西

走进南豆角村,拍摄古村文化
作者:石泉一眼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27 ·IP 属地陕西
寻找老西安----走进长安南豆角村
作者:君心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32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之南豆角村琐记
作者:秦渭渔樵


今天,很有幸,部分华商网友随着那些花儿版主,专赴南豆角村。去面聆村里的老者讲述村史;去倾听村间老妇人吟唱她们的诗歌,感受她们的诗情!
一爬山  一爬山
我给儿女做茶饭
茶饭做了几十年
临老落个心偏偏


二爬山  二爬山
我给儿女缝衣衫
衣衫缝了几十年
临老没落三两件


三爬山 三爬山
我给儿女攒银钱
银钱攒了千千万
临老没有一文钱


四爬山  四爬山
我给儿女置家产
房屋盖了七八间
临老落个没人管


五爬山  五爬山
我给儿女置庄园
地亩置了七八片
临老不如“七十三”
*某个穷汉
弃了(声音似契合或弃和)生意不会做,
我不如亲自念佛度春秋。
~~~~~~~~~~~~
急急忙忙苦追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分分合合成家计,
昏昏迷迷昏了头。
是是非非何时了,
烦烦恼恼何时清,
明明白白一条路,
诚诚恳恳度人生。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35 ·IP 属地陕西
回复 引用
关注(30)|粉丝(423)
级别: 万众敬仰
发 帖 数:
949
注册时间:
2008-12-01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5-05-21 15:38 ·IP 属地陕西

【2015,寻找老西安NO.1】寻访子午古道北口第一村——南豆角村
作者:三秦行客


我们来到南豆角村,由村长牵头请80多岁高龄的王老师给我们侃侃而谈村上的历史故事。王老师告诉我们:南豆角村是由关中进入子午镇的最后一个村子,以前没有公路和铁路,南北来往的客商们经过这儿时几乎都要在这村子歇脚休息,由北向南、进北门出南门;由南向北、进南门出北门,这是必经之路。村南边的千年柏树就是原来南豆角村寺庙门前遗留下来的,在柏树的根部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洪山镇定风水”几个大字,老人告诉我们,因为南豆角村在子午峪口,子午峪的河水经常泛滥,有时会引发山洪,这块青石就是为了“镇水”,让村里免受洪灾,才立于此处。其字迹的刻写年间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下已模糊不清。









回复 引用
下一页 »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123»
共3页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