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泓汉水润三秦丨连接山与水的“超级工程” 年调水量可达10亿立方米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3-11-01 21:48:18 编辑:唐港 作者: 版权声明

  横亘在青山绿水间的大坝将昔日奔流不息的河水拦腰截断,形成的“高山平湖”长空一色,碧波万顷……11月1日,“一泓汉水润三秦”——“引汉济渭”工程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来到“朱鹮之乡”汉中洋县,一同走进黄金峡水利枢纽,探寻超级工程的建设故事。

image.png

  超级工程修建“水路” 为野生动物“让路”

  黄金峡水库位于洋县的东南浅山地带,“扎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长近50公里,主要任务是从汉江干流取水。2015年到2023年,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从开工建设到成为矗立在黄金峡青山绿水间的巍巍大坝,实现了年调水10亿立方米,已然成为了“引汉济渭”工程取水的主阵地。

  除了取水这一“主线任务”,一条全长1908米的“生态鱼道”引起采访团关注,“现在,这个近两千米的通道已成为了汉江鱼儿洄游的黄金通道。”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黄金峡分公司工程师贾宁表示。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在黄金峡水利枢纽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考虑到鱼类洄游产卵的需求,专门设计了一条生态鱼道。“鱼道中设有5个出鱼口,41个‘休息室’,用于鱼类在洄游产卵的过程中休息,确保鱼类能顺畅通过。同时,内部建有许多‘栅格板’,这些板子能减缓水的流速,让鱼类洄游更省力。”贾宁说。

  为了尽可能避开动物的活动范围,引汉济渭工程设计团队在建设时期,对线路进行了不少改线和优化。“例如,岭南段最早采用的是1500米深的竖井方案,后改为采用长达5800米的斜井方案,虽然投资大幅增加,但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贾宁说。

  记者了解到,秦岭近百公里的输水线路,是当年专家组从调研考察的近10条线路中遴选出来的,而规划设计时秦岭生态保护一直被放在首位。“‘引汉济渭’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严格遵守秦岭保护条例,实行秦岭准入许可制度,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贾宁说。

  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 为鱼儿打造新家园

  距离黄金峡大坝1公里左右,一个占地67亩、被生态环境部誉为“亚洲最高标准”的“引汉济渭”工程鱼类增殖放流印入眼帘。在这里,大大小小的鱼塘引人瞩目。“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鱼都是在黄金峡鱼类增殖站里经过精心养育的,后期将放归自然。”引汉济渭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项目负责人陈凡刚表示。

image.png

  “鱼类在一二号厂房产卵后,孵化至1至2厘米的鱼苗,成鱼后经野外仿生鱼池驯化,放流汉江自然水体,可促进水域内自然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陈凡刚表示,鱼类增殖放流站是“引汉济渭”工程生态环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会选择健康的种鱼来繁育后代,经过精心养育,成鱼后再放流到汉江自然水体中,保护汉江的生物多样性。

image.png

  根据汉江生态系统情况,鱼类增殖放流站选择合适的草鱼、鲢鱼、鳙鱼、翘嘴鲌等10多种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每年可繁育各类鱼苗65万尾。在选取繁育放流的鱼种时,工作人员还会进行科学配比,不仅搭配好食草鱼、食肉鱼的比例,还会选取专门食用水藻的鱼类,用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人工增殖放流可促进水域内自然鱼类资源的有效恢复,同时也为秦岭区域、汉江流域栖息的朱鹮、白鹭、白鹤等珍稀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陈凡刚说,连续三年来,已经相继放流90多万尾鱼苗,为莽莽秦岭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image.png

  同时,增殖放流站还创新出“鱼肥水—水浇菜—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模式。鱼排出的粪便经过分解、过滤后变为蔬菜的绿色肥料。经蔬菜吸收营养,净化后的水循环养鱼,蔬菜和鱼儿在潺潺流水间和谐共生。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立方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