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考古发现秦咸阳城平民墓地规划思路:先东后西、由近及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3-11-10 10:54:33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战国晚期的秦咸阳城是如何规划平民墓地的?这些墓葬的形制和葬式反映了什么信息?陕西咸阳秦墓考古又有新收获。

  发掘清理墓葬263座,其中战国晚期秦墓237座

  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为配合咸阳市渭城区碱滩村棚户区改造及京基一品三期项目的建设,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了一批战国晚期秦人墓葬。

\

\

  据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旭阳介绍,该发掘区域位于咸阳市东郊渭河二级阶地上,东距秦咸阳宫殿遗址约11公里,南距现渭河河道约1.7公里。在厚7—8米黄土堆积之下,有厚约12—13米的沙层堆积,判断渭河古河道应延伸至此。

  本次共发掘清理墓葬263座,其中战国晚期秦墓237座、汉代13座、唐代3座、北宋1座、明代2座、清代7座,以及唐代窑址4座。出土文物878件(组)。

  依据发掘位置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发掘墓葬126座,其中战国秦墓119座;西区发掘墓葬137座,其中战国秦墓118座。

  两区的战国晚期秦墓,在墓葬时代、墓葬形制、随葬品上较为相近,表现出相同的文化属性,但在不同墓葬形制的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

  什么叫竖穴土圹墓、竖穴洞室墓

  所谓墓葬形制,就是埋葬方式。赵旭阳介绍,竖穴土圹墓、竖穴洞室墓都是战国中晚期秦人墓葬的主要形制,葬式则以屈肢葬为多,头向西。

备用:西区M27竖穴土圹墓形制.jpg

△西区M27竖穴土圹墓形制

  竖穴土圹墓,习惯又称“竖穴土坑墓”。这是一种常见的埋葬方法,古人从地面竖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后将棺木置入坑内,之后摆放随葬品和其他殉祭物。

  竖穴土坑墓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新石器时代最为流行、数量较多的一种墓葬形式,到战国后期逐渐减少。但仍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墓葬方式,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华北、东北、西北各地,长江流域及华南的某些地区也有发现。

  这种墓葬习俗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群陆续走出洞穴,开始在平地建造地穴式、半地穴式房屋的演进现象。受这种居住方式的影响,出现了与此相类似的竖穴土坑墓葬。

  早期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般较小较浅,仅能容尸。后来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墓,一些帝王陵也属于这种类型。按墓坑开掘的平面形状,高等级墓葬大致有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

备用:西区M40<span class=

△西区M40平行线洞室墓形制

  战国中期晚段以后,开始出现竖穴洞室墓。所谓洞室墓,是指将土坑竖穴作为墓道,在竖穴底部的一侧开凿洞室,作为埋葬尸体和放置随葬品的处所。根据洞室开凿位置的不同,洞室墓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平行线洞室、直线洞室。平行线洞室开凿于竖穴墓道长边的一侧,直线式洞室开凿于竖穴墓道短边的一侧。两者比较来说,前者容易垮塌,而后者支撑强度更好一些。所以前者出现得早,消亡得也早,在战国晚期逐渐减少,西汉已经看不到;后者则一直延续到现在,也是最合理的。

  直线洞室墓 东区占比36% 西区占比62%

  赵旭阳介绍,本次考古发掘区域的东区,竖穴土圹墓有37座。竖穴洞室墓有82座,其中平行线洞室39座、直线洞室43座。竖穴土圹墓占比31%、直线洞室墓占比36%、平行线洞室墓占比33%,三种形制的墓葬占比相当。

  竖穴以东西向为主,有93座(78%)。可辨葬式的墓葬有75座,以屈肢葬为主,有64座(85%)。头向清楚的墓葬有94座,以西向为主,有63座(67%)。有龛、坑的墓葬19座。葬具多为单棺。

640.jpg

  出土随葬器物208件(组),质地有陶、铜、玉、铁、石、骨饰等。

  以陶器为主,大多为实用器,共97件。器型有陶鼎、盒、壶、缶、盆、釜等,部分陶器上戳印四字陶文。陶器组合有鼎、盒、壶或壶、釜、罐等。

  铜器有铜带钩、铜镜、印章、铜璜、铜饰、铜环、“半两”铜钱等,以铜带钩为主。

  玉器有玉环、玉璧、印章、玉片等。

图二  西区发掘区域航拍图.jpg

  在西区发掘的战国晚期秦墓,竖穴土圹墓为39座,平行线洞室墓6座,直线洞室墓73座,三种形制的墓葬占比分别为33%、5%、62%,占比差距较大,其中直线洞室墓占比最高。

  竖穴以东西向为主,有95座(81%)。可辨葬式的有78座,以屈肢葬为主,有62座(79%)。头向清楚的有93座,以西向为主,有55座(59%)。有龛、坑的墓葬31座。葬具多为单棺。

图三  西区M8:2陶釜戳印“咸口城肩”.jpg

△西区M8:2陶釜戳印“咸口城肩”

西区M101:2 “忠仁思士”铜印2.jpg

△西区M101:2 “忠仁思士”铜印

M91:3玉印1.jpg

△西区M9:3“顺”玉印

\

\

\

  出土随葬器物388件(组),质地有陶、铜、铁、玉石、骨、铅等。

  以陶器为主,大多为实用器,共194件。器型有陶鼎、盒、壶、缶、蒜头壶、双耳罐、茧形壶、盆、釜、鬲等,部分陶器上戳印四字陶文和几何图形。陶器组合有鼎、盒、壶、缶或盒、壶、釜等。

  铜器有铜带钩、铜镜、铜印章、铜璜、铜饰、“半两”铜钱等,以铜带钩为主。

  玉石器有玉环、玉璧、玉印章、耳珰、串饰等。

  从东、西两区对比来看,西区的直线洞室墓占比明显高得多,而平行线洞室墓占比则低至5%。

  五片发掘区域对比 从东到西变化趋势更明显

  赵旭阳介绍,此前的1995年、2022年,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次发掘区域的北部塔儿坡发掘墓葬805座,其中战国晚期秦墓占比95%,与本次发掘区域应同为一处战国晚期秦人墓地。

  本次发掘与塔儿坡前两次发掘毗邻,时代相近、文化属性相同,且墓葬等级差距不大,形成上千座规模的大型战国晚期秦人平民墓地,进一步证实咸阳市东郊是秦咸阳城的一处墓葬区。墓葬分布密集,但战国晚期墓葬的打破关系较少,说明在当时对墓地有规划或墓葬之上有明确的墓上标识,在局部表现出两座或更多的墓葬有规律排列分布,应是血缘或亲属合葬。

QQ图片20231110012547.png

△咸阳东郊战国晚期秦墓墓葬形制统计表

  “把由东向西的关中监狱、碱滩东区、塔尔坡1995年、碱滩西区、塔尔坡2022年五个战国晚期秦人墓葬发掘区域的直线洞室墓、平行线洞室墓的占比情况进行制表对比就可看出:位于碱滩东区以东约300米处的关中监狱墓地占比为31%、54%;碱滩东区占比为36%、33%;居于中部位置的塔儿坡1995年发掘区域占比为56.4%、17.3%;碱滩西区占比为62%、5%;碱滩西区北部的2022塔儿坡占比为82%、4%。平行线洞室墓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而直线洞室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根据墓葬形制这种分布趋势,可以初步判断秦咸阳城墓葬区的布局规划是由近及远,平民墓地的设置是先东边、后西边。而这种趋势同时也反映了东边平民墓地埋葬时间要比西边早一些,这对判断战国晚期平民墓葬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帮助。在葬式上尽管屈肢葬为多数,这正是秦人的典型葬式,但同时也存在仰面直肢葬等其他葬式,这也说明了战国晚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秦王朝的包容性。对于考古发掘的人骨也进行了收集,我们和西北大学合作,请他们对这些古人的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种族来源做进一步研究,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