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帖子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23456789»
共11页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阅读:224496 回复:156

主题:[原创]华东游·东海杭州湾得景(2015年)

楼层直达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22-07-04 15:54 ·IP 属地重庆

乙未初冬游西昌邛海、泸沽湖(5·上篇)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再美妙的游事,终也会要结束;再淳朴美好的地方,在当今的世风之下,最终也都免不了会日渐改变。这是告别泸沽湖,踏上归程之时,回望这片眼下犹可称为世外仙乡的地方,油然浮现于吾心的两句无声的话语。继而便又是在长途汽车上打发那十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了。好在这段长长的回程,予人之感,还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一则,吾辈却生来便又具备一个特点,那便是:在车上,只要有个临窗的座位,一般说来,还真个是始终都可以舒舒服服地保持着精神抖擞状态的。而且这时静倚车窗,感觉着因离开西昌这有名的太阳城渐渐进入雅安辖区、扑面而来的那种晦明骤变的景象,作为画者,似一发觉得身心愉悦并颇有收获。尤其因为这段车程,还恰恰经过国内极负盛名的“雅西高速公路”(雅安至西昌),所以仅只凭着在这回程之上,事后,吾箧内所得之画,都已很有好些。而依现今的习惯,因许多时候又有了“作画适时手记”,一些相关的具体感受及想法,皆会于内涉及;是以为了避免重复,这儿就不用再说更多。而同时又正因为在这行程中所得到的画稿较多,那么,在发布这篇《画中游》文章之际,所附图画,也就分为“上”“下”两部分发出。上篇为西昌境内及行将进入“云雾区域”之前的意象,而下篇则可称之为“雅西路小辑”了。但因上下两部分附图数目差别较大,所以这网帖发布时,已略作调整。


附本帖所涉画作手记文字——


画至“西昌、泸沽湖”归途中题材。原以为幅数较少,本月(17年2月)内便可完成。但一经动手,却觉得该画的毕竟还是有些。那就仍秉着“有画则为时长”的原则罢。现已得四帧:《西昌远郊外 亦见清阳成艳炽》、《水远山僻处 人间称遂久》、《一别阳光清盛地 千山云雾绕林麓》与《日色将晚 山缭暮云》。俱注重自家所认定的“新文人题咏”方式,以与今之大部分画者区别开。画作本身却根据题意各呈面目。其一取野江高岸那厂房疏落之普通景致,唯着重表达煦阳下云色轻盈、坡崖险峭而水意幽澈之感。其二特别显示其“荒僻山水”面貌,盖此虽非昔者所谓“化外”之地,而触目所见尽沙土之山,视域内麓林稀疏,水涯处蒿草萎靡,建筑样式亦终是与内地不同。其三描写由和煦阳光普照之原野向阴郁云山过渡地带景象,纵然不能以西法之光影感为之,亦凭柔丽之色墨,对温暖光感细加体味与描写,且是有意运用笔触之方向感,作出飚风劲拂之情形。其四强调暮霭降临,残存阳光已觉深暗,山林中一片幽黛之色;而整体笔势阔大洒脱,以加重似乎一掠而过眼前的那般触目警心气氛。此之所有描述,皆得自作画当时心灵实感;至于究竟是否在画中体现充分,也只有凭观者之感觉了。另,最后罢笔时,仍以余墨,将日前专门提及的那首《厌金杯》词(抒车途中斟酌意),从电子档书写成手稿形式。现已近月底,就看是否还可得一二幅画作罢。
附:其后犹得《壑岭云迷》一画。取西昌至雅安之间险峻山路上浓云叆叇之奇幻景象,水墨为主,恣意而为,整体气势颇称雄浑厚重。略有体会:此“写云”也,轻薄平柔、虚无缥缈易,唯于变化无穷之中同时不失“若不经意”之放纵,则真个还不是十年八年的工夫,便可窥知其奥妙的。




渐趋盛繁之家庭琐务中,抽时新铺开两幅画稿:《地萦荒野水 天布豆花云》与《晴云如絮帽 扣向雅城西》,俱为“西昌、泸沽湖行”之归途中于“雅西高速路”上得来。前者之题,在文士感怀外,加上了点民俗心理,勿论。后者则明眼人一看即知,乃幻化东坡诗句,再加上自身实境体验得成。铺此二墨稿时,依例在旁播放着自家暗誉为“仙乐”的那组古曲,遂情不自禁合其节律,于是取势构形,布皴打点,几乎“拙手舞之而蹩足蹈之”,一时似真入天地人生之大境矣。回忆二十余载前,自感己艺已得长足之进,因拟“功参造化”、“自在优游”二语并镌入画中用印,在于自勉;今尤渐次体会忒深。闲常间亦多为小景,是以增进对山川风物细致入微之体会,以戒绝“假、大、空”流弊。而一旦放开手脚抒发豪放之情,画中自当平添得几分雄姿壮彩。作画之时,隐隐亦忆及一远年事。那已是三十多年前,当时巴山地区某“美术干部”,因一向只识吾辈油画而全然不知这同时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偶见后者,乃不由慨叹,道是“可‘磕’李XX”。此“磕”也,实巴蜀土话,乃“较劲”且“另有突破”之意;而所谓之人士,亦当时颇走红于川蜀之某位地域性小名家。吾辈彼时年青气盛,笑答:“要‘磕’就‘磕’李XX”。吾之所谓同姓氏人士也,却是名震华夏的那位大名头了。当然,倘依俗话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那么毛头小子即使说个这话,似也没甚大错。然则说与做之间,干系何等厉害,或即已非是等闲间便可会意的了!今数十年弹指已去。吾人初心未改,孤孤寂寂潜心于翰墨之道,志虽犹盛,力亦还勉,却终是对世事有了至深至切将及于痛之体会。好在久有认识:操武艺得找活人“磕”,而操这“文艺”,本身就得是找死人“磕”,才行,盖因其过往留名之人,方为画史中艺术水准之标杆也。当年吾口中之人,作古已是多年,其艺也算是“盖棺定论”了。达某今自身虽亦渐近晚岁,不过倘以常情看待,毕竟还颇有其年可供继续努力。沉稳之心性,定然得客观看待彼此从艺之有利或不利因素。微生也,拜时代社会所赐,久绝“进身”之念,固毋庸言。与彼等“庙堂之士”较之:“平台”,不如;“圈子”,不如;一切随之而来之种种“优待”及所占“先机”,尽皆不如。然则换个思路看:未端“老板”碗,亦不归其管,自是可得天马行空之概;兼之禀性原本不羁,独立意识特强,故尔己艺中所抒之情,断不似彼等,多限于诠注他人意志或诗文境界,且就是这所禀“文才”,或亦不输甚至于小胜彼等;而为人所沉埋积淀于厚土深水之时日,亦远较彼等为久,一经迸发,力道必不至弱。至于都用心于各自之艺这事本身,想来怕是没个卑尊贵贱之类区别的罢。此之比较,实为静心思忖得来,谅未违客观。而己艺所持,即使排除其他额外因素,亦偏又“两不讨好”:于固守传统之士而言,吾已然悖离折腾糟践了那传统之金科玉律;于锐意进取于现代艺术形式之人士,则未免又会认为,吾人何必还长抱着这“老土”的东东……此事实亦为吾艺被社会所快速接受的又一难点。——种种情形,俱于这潜意识中,出现在作画之当时,故尔借这“适时手记”叙存,倒象是篇议论性的文字了,呵呵。




继续作《此心初识雅西路 未负世间嘉美名》与《荒风撩野水 暮霭掩山城》两画。其山势跌宕、风起云涌之情貌,发乎于吾心而无碍于吾手,布稿时颇感舒怀畅意。唯作其二时,沉吟推敲题款之句,走了些神思,兼之恰恰忽有俗务来扰(女儿装修房屋定购物品,发来微信要咱及时给个意见),题字时乃不称其意。一时沮丧之下,差点儿想将那画都毁掉;偏偏见其回环往复之构成关系,及洒脱不羁之笔势,又甚合己心,于是不惜即使填改题字,也都保留此画,只在最后落款处添了个“稿”字,以“圆缓”其误。唔:昔王右军《兰亭叙》、颜鲁公《祭侄稿》,尤其是后者,那般涂涂改改的,然只要其大处之美与长确在,世人最终不是照样得奉若神明!吾此虽不敢类比也,但转念亦看今世吴冠中先生,画中题字往往糟透,但画作本身之优长果在,还不也就“一床锦被遮盖则个”了,呵呵。“赚钱朝前看,蚀本打倒算”,不得已之际,此等心态还得具备啊……




又得《汉源》及《紫云笼罩汉源城》两画。所据皆那日之瞬间印象:高速公路一掠出山,眼前忽现密麻城区,细看却非“山城”,倒是“滩城”或“川城”来得贴切。第一帧,因取辽远之势,整体相对清淡薄弱,唯将那叆叇白云覆盖之下的山川与城市大貌作一略写。其二,则强调暮色之感,浓郁色墨间,紫绀之意,可称凸显。另亦承前,将车行若飚风掠过的意趣特别展现,且是连路旁的一个大广告牌也都撷取入画了。盖为当时似有此印象,道是“花椒”怎的;事后查证,其果是历史悠久之此物产地。偶尔亦思:吾画之这类作法,也真是所谓“印象主义”兼有“观揽风俗”之意矣!当然非是恒定方式,不过与今“走四方写四方”之基本旨趣合拍而已。
另,发布下篇文图时,再将相关的“适时手记”,作为帖子正文。特此说明。


上篇附图为:《僻地瑶池渐远时》、《西昌远郊外 亦见清阳成艳炽》、《水远山僻处 人间称遂久》、《一别阳光清盛地 千山云雾绕林麓》、《日色将晚 山缭暮云》。《壑岭云迷》、《地萦荒野水 天布豆花云》、《晴云如絮帽 扣向雅城西》、《此心初识雅西路 未负世间嘉美名》、《荒风撩野水 暮霭掩山城》、《汉源》、《紫云笼罩汉源城》




(总 1102 篇之第 1070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22-07-19 15:55 ·IP 属地重庆
乙未初冬游西昌邛海、泸沽湖(5·下篇)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游事之文已见前帖。这“下篇”附图为:《一桥飞越暮云间》、《途经雅城西畔,山掠危云,树绕怪烟》、《暝云若絮积山头》、《夜幕将临,岭上掠乌,壑下流云。车中所坐,世间达者老童也……》、《夕云缝隙间,村落存几许?》、《云下夕光耀一川》、《穹庐低下萦荒水 溪壑高头叠怪云》、《蜀西山险怪云横 达某驭风呈豪纵》、《高路桥下,隐见庄田三五》、《万山衔接处,暝雾竞横斜》、《夕照隐微间,犹得明霞镶半缕》、《达某今朝毕西游,异日丹青自可谋》。


另将本帖所涉作画手记附上——


新作两画,还是回复于山水画常态,即仍以峰岭崖麓为重点描写对象。前者名曰“一桥飞越暮云间”,后者题曰“途经雅城西畔,山掠危云,树绕怪烟”,皆依旧为“雅西路”旁得来之景致。题材既已规定表达重点,一切自当以此进行。为渲染气氛,较为注意水与色墨之表现关系,亦注意让画中细节与其题目相吻。


近些日子,力排俗生纷扰,铺开四帧画作。其皆以自家“新山水画诀”所拟之言为圭臬,且是依“宁用大笔”、“当罢手时断然罢手”的原则为之。心往意驰而手笔相随之际,神会天地乾坤大境,亦拾远岁时似乎行而有效之相对细致的渲染法——则此已非是真“细”,实乃“大笔狂挥而自显其精细感”——因之颇觉称心。四画是为:1、题作“暝云若絮积山头”者。其写晶莹霞霭辉耀间,云朵有如串珠般积叠山岭之景象,色光旖旎而自见苍润笔墨刷写出之画面细节。2、其题句最是具有达某狂放特点,道是“夜幕将临,岭上掠乌,壑下流云。车中所坐,世间达者老童也……”。写高速路桥一截,客车方将飞驶入浓厚迷云内之前一瞬。自感那岭头云势若泉瀑般泻下,画得干净利落,最见精彩。3、拟题曰“夕云缝隙间,村落存几许?”。依其题意,乱云缭绕,而崖岭间或远或近,些许房儿隐显于一派苍茫。悉以阔大之笔刷、擂、扫、厾、勾、皴、点、染,且是色墨藉水并用,会意造物者鬼神莫测之机,千变万化而难见其端倪,为之乃感受至深。所谓画道之养颐心性,于是真真可见其一斑。4、命题作“云下夕光耀一川”。自然随其规定而力求表达精微。仍以大笔刷扫,并借助不同程度之水分,布成笔墨色光之大势,若有若无中,引入特定之时段感觉,且是暗将淡淡之“橙色暧调”,微茫地轻罩于幅上,画面并无更多细节而亦觉有其“看头”。总而言之,整个皆务求其“粗中有细”感。回想曾有道中之高手(彼亦为草泽之间,一世迷恋宾翁画技者)尝针对盘诘吾法之人,为吾辈辩护曰:“唯其写染不匀,才更觉提高其档次”(大意)。固然,当时吾人格外彰示其所谓“聚散色墨之法”;而今,吾却忖思:匀与不匀,其实既是相对的,又须是“具体情形具体对待”……


又挥写《穹庐低下萦荒水 溪壑高头叠怪云》与《蜀西山险怪云横 达某驭风呈豪纵》两画。仍承前文所言余绪,凭借水墨意味,一发追求其风驰电掣之感。尤其后者,作画时慨然思之:既然古人依照乘坐当时交通工具之感,可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之文趣,那么,今者文士,搭乘若雷轰鸣般之高速汽车,飞也似一掠而过云涛翻卷之险怪山岭,却为何又不可径直便藉此感觉以成画意?——无羁之人,心桀志野,为画已自逾矩,述文更增其狂。言不尽意,聊抒斯情而已。方才临案铺开初稿后,乘兴将余墨书写旧词《铜人捧露盘·吊巴山古塞》。内中有句“今犹有我,千年之后复其谁?”一发令人感慨不已,以致嗟叹再三……呵呵,盖因此心之喟也,其“野画桀文终可恕”乎?
另,这多年来养成“惜墨如金”习惯,任是怎样于楮幅间“豪纵”,画儿却总是费不了几滴墨汁的。有时偶尔回想起尝见那“老年书画大学”学员“作书画”,砚中每是豪墨饱满,这心中皆不由暗笑而慨叹。咳!彼等一笔狠蘸之墨,达某真真是画一幅画都差不多够了……由此可见,“心性野”,这行为,倒也未见得便会跟着就有多“野”的,哈哈。


日渐甚之的纷繁中,仍按预定计划,将本月之作悉数铺开。此亦为“西昌、泸沽湖纪行”扫尾部分。新题为四:1、《高路桥下,隐见庄田三五》;2、《万山衔接处,暝雾竞横斜》;3、《夕照隐微间,犹得明霞镶半缕》;4、《达某今朝毕西游,异日丹青自可谋》。俱为雅西路上瑰奇幻化之境。心中慨叹,亦正与斯合拍。转念青年时代,何以屡屡能得尽管稚嫩或“不全”、却毕竟非是它者可以替代之作,于是真真可予解释。时下四画尚都在进行之中,有的已颇称己意,唯愿休要一时把持不稳,而致“画过”了。另外,据此亦有体会:原来这艺者,还真个是偶遇非常心境,反倒促使神思飞扬的;有时日子过于平淡,这笔下都易显得庸凡甚至是胶着了……当然,作为人本身而言,静好之日,则又何等可贵!


     2017、3、28 黄昏搁笔之际




附相关词作一首——


舞杨花·乙未初冬游事


蜀之背僻滇之角,
从古尽属蛮荒。
岂料乾坤,
无吝与丹阳。
叠云重雾总飘散,
向新晴、
一派金光。
千亩薄土明黄,
万树佳果幽香。


宁蒗何期遂久,
恰泸湖分野,
摩寨相望。
阿注别居,
来去有儿郎。
奇风异俗足欣赏,
但倾心、
宜戒轻狂。
君看戏水鸳鸯:
可也情系双方?




(总 1102 篇之第 1070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22-07-21 16:06 ·IP 属地重庆



7月中旬,亦得画三帧:前一帧循前“龙吟山庄”游事;后两帧,则另游本市远郊竹溪河所得题材。








1、《清细泉流出野山》。闲步斯山麓野,竹林一片,倚崖拂坡,荫凉之意,掩映中景岭头“龙吟山庄”并朝对远下方茫茫无视川原。岩石间有清清泉水泌出,亦然有小小茅屋傍靠其侧,分明乃是这山中抽取“好水”之处也。蜿蜒石径越此流水而渐赴高岗;泉石畔,一朱裙女子悠恬自得端坐濯足,后方竹林内,又有一对行人缓步而来。此现世闲逸情景,不消说当是引起达某心底深深共鸣,于是欣然以从容不迫笔意写染而出,幅中因觉有煦日淡照山影、碧筠轻摇水风之趣存焉。






2、《竹溪河畔柳风清》。此本市远郊某高架路桥下一“遗孑”景致耳。其名虽闻旁人言曰“竹溪”,实则杂色花木盈岸,而多有绿柳拂风,清浅流水湍然下滩,闲逸静美之意,散落于彼,除时见今世“中国大妈”结伴来此弄姿拍照,或鲜有真正识其意趣之人。一日,吾与荆妻偶行至此,且自带酒食,于岸边柳荫大石上,尽兴小酌。微醺之际,眼中忽睃得妻正倚傍柳干于手机内阅读;隔岸两位游女,方摆罢“pose”,撑着伞儿匆匆忙忙踏着“跳蹬”离去。如此感觉,于艺者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于是牢记在心,今则假以翰墨抒写表达。画中点景人物,尽管寥寥数笔,妻观之叹道:你莫说,感觉还挺像我的。呵呵。想当初,莫奈公未至晚景辉煌,亦只在索寞中,每以其妻身影写之入画;吾焉敢望之于是,然茕独艺者总将身边人作为素材撷取,则其理为一。吾远岁每在山水间点缀自携幼女,今则又常画这老伴儿,殊可证之。






3、《清阴隙处,遥眺碧柳拂风,绿水下滩,花团锦簇,尽皆闲逸裙衩》。今凡“有景”处,多见穿红着绿、裙纱飘舞、摆姿照相之女聚集。兹地亦何例外。只这碧荫环抱、清滩泻流、树吐嫩芽、草发新葩之所在,煦日微风之下,点缀上这么一群人,于吾“现世山水”而言,没想到却也甚是嘉美的。多年前尝有一对吾各期画作皆有关注之海外青年学人,赞说“不知为何由早年的苍劲压抑忽转向欢快明媚乃至俗媚(特解释说非“媚俗”)”。其实这近二十年来,吾画风味久是“相互交错”的。而仅以此观之,其言不尤宜乎?——似亦径可谓“大妈颂”欤,呵呵。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引用
关注(78)|粉丝(296)
级别: 论坛版主
发 帖 数:
25507
注册时间:
2011-03-17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22-07-21 21:49 ·IP 属地陕西
引用
评分针对 楼主 于2021-10-21 10:53发表的:

华东游·东海杭州湾得景(2015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四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谒普陀山事)却说当时来到普陀山海 ..

感谢分享
回复 引用
关注(260)|粉丝(303)
级别: 无为无级
发 帖 数:
46873
注册时间:
2007-11-03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22-07-21 23:42 ·IP 属地陕西
引用
评分针对 楼主 于2021-10-21 10:53发表的:

华东游·东海杭州湾得景(2015年)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四十六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谒普陀山事)却说当时来到普陀山海 ..

欣赏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22-07-25 11:05 ·IP 属地重庆

《暝雨黄鹤楼》等五帧(江汉游 1)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丙申暮春,吾夫妇二人再作背包客,乘动车出川渝至江汉地区旅游。首至汉口,径直乘公交车来到黄鹤楼附近找下住宿,遂冒着细雨登斯楼。数年之前曾随单位来过,今于暝昏小雨中重游,别是一番情味。至顶楼,天忽怪黑,因凌风眺远,迷云沉雾间,龟、蛇二山静锁大江,观之而思千载兴废,真堪称感慨系之。盘桓有时,于景区内撑着伞儿且游且归,觅路下山。不觉绕了好多路,一时竟难找到出口之处(先前来的那门,似已关了);其时风雨愈甚而天色愈暗,虽其情味也似愈浓,且是此心素已秉承“也无风雨也无晴”之人生态度,但毕竟携带荆妻一道,总是不便再久作耽搁。好不容易终于寻着了另一道门,及至出得园外,雨渐渐小了下来。回首向来幽黑厚湿之林麓地带,那千古名楼,已然隐没在混沌之中;转而眺望前方,则迷离之间,远处一派灯火辉煌。恁般情致,煞是有味。于是乘兴在路旁一家小餐馆中,点了条武昌鱼与一小瓶酒,再加上一点小菜,细斟慢酌,格外觉着舒坦。微醺中回到旅店,仍如惯例,在手机中用“备忘录”随意记上了几句,再趁着店里有那“wifi”,还观看了一下微信甚的,也就早些休息了。当晚风雨再次大作,朦胧间猛可意识到这却是夜宿于鼎鼎大名的黄鹤楼楼下啊,平生当然只能是仅此一回,因而倍感新奇,这人便也就变清醒了些。淅淅沥沥的夜雨中,似乎于那杳微之处,总听得有细细的琴声传来,心头油然想起古诗中说的:“黄鹤楼中闻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发感觉此情此境,富于诗画之意。既有了如此这般种种感受,今者,依序以此行所得为画,自然首先便是涉及这组题材。共计得画有五:《暝雨黄鹤楼》、《蛇麓晦雨》、《人行蛇麓中 春雨潇潇天已暮》、《暝昏里 远灯煜煜示江城》与《我宿蛇山下 静听风雨黄鹤楼》。此连画并带“作画适时手记”,一起随本文发布。


始为“江汉行”题材。首拟二题:《暝雨黄鹤楼》与《蛇麓晦雨》。当时于昏黑间登楼感慨,及于潇潇暮雨中,撑伞潜行于蛇山林麓间之淡泊绵长情味,晰晰然倏尔跃上心头。与前一段所作之画题相较,此全然又是另一回事了;变换题材内容,对于山水画者,既提出新的任务,同时亦是一种新的兴趣与休憩。然,而今又于阴郁的春暮、且于压抑之心境间为此,真是几般境事,颇称吻合。笔下则依然放纵却又加意把握之,感觉这进行中的效果,还甚是如意。与上一次以此地为题相比,前者相对注重实境,这次则更注重所谓“会意”。或这方称“写意山水”之本味罢。


续作二画:《人行蛇麓中,春雨潇潇天已暮》与《暝昏里,远灯煜煜示江城》。则当日所体验之情味:吾夫妇二人先是由弥天暮雨中撑伞潜行在黄鹤楼畔蛇山林麓、尔后既出林子且风雨稍歇而远外一派朦胧灯光微映着那武昌郊城,如此这般可视可感之境,悉数于吾笔下生动再现。久已有感,吾辈最是宜于洒脱无羁表达诸如山呼海啸、风雨喧虺、天地间迷茫莫测之处若有万千精灵俱在隐微活跃之类景象。看来此亦确关乎“情怀”二字罢。襟怀间倘少欠这般情致,笔底何得能够如受鬼神驱使,自然而然便有恁般意象绵绵不绝生发?一世修为,至今终渐臻那自在优游之生命大境。适才渲染已毕,乘兴敲此一段文字。忘乎其形之际,却小有一败兴之事:所言之后一幅画,不小心,却将其右下角弄缺了一块,只好待会儿想法粘补一下。


此题材,再补作一帧《我宿蛇山下,静听风雨黄鹤楼》。乃回想那时于弥天春雨之夜,宿居在这千古名楼下不远之处,感觉异常新颖神奇,而油然生发自深心之画境。记得昨岁游历归来,尝有《黄钟乐·夜雨中宿黄鹤楼下》一词,中有“何地飘来琴曲低”之句。其或幻听也;则此潇然情味本身,实确凿不移。如此情味之体现,果是颇须画者具备文化情怀与浪漫心境。沉浸于此等情境内心往神驰、埋头作画,其过程曷可一一追忆。至此述文时,以上所涉三幅画作,俱已完成。凝眸视之,大慰己心。不觉间,早年那句奉为座右之铭的旧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亦飘飘渺渺浮上这心头。吾生是真将老于斯道中矣!毕生心血锐指,终令艺境大门,对吾訇然洞开。惋叹之际,转而仍将余墨,书写箧内亦是今朝得来之词稿《意难忘·忆儿时》,其书稿犹属称意,则深心,真真感慨系之……




附词二首——


锦园春·暝雨游黄鹤楼景区


丙申端午后将及旬日,独守故丘颓楼而消溽暑。常事之余,触目旧景,致暗生缅怀之情。意绪悠悠,闲玩箧中之未填词牌,得见于是。倏忽间,暮春时节于暝昏细雨中登罢那黄鹤楼、复又撑着伞儿潜行在蛇山蓁莽寂园内之萧然津凉情味,沛沛乎充盈此心。乃凝神收敛漶漫豪意,追踪当日之境事,亦嗟亦咏,移时以得兹调,殊可告慰彼之所历与此之所感也……


昊天阴郁,
凭登临意兴,
揽观江陆。
百代如烟,
独余吾堪哭。


春霖可沐。
逞怀抱、
踏行蛇麓。
莫叹幽昏,
还看远外,
灯光微煜。




黄钟乐·夜雨中宿黄鹤楼下


迷茫江汉草萋萋,
闲倚床头微意,
因伴雨声奇。
真觉古今人事远,
沉吟之后拟新词。


何地飘来琴曲低,
屏息如听天籁,
尤与此心宜。
旋律长终无觅处,
倍闻窗外雨兮兮。


[font=punctuation, PingFangSC-Regular, &quot]完整图帖——
https://user.qzone.qq.com/896274483/infocenter


(总 1102 篇之第 1071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22-07-25 11:06 ·IP 属地重庆
回 64楼(雅通) 的帖子
感谢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22-08-08 10:37 ·IP 属地重庆

晴雨不定庐山行(江汉游 3)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接着便乘坐长途汽车辗转至九江。久闻盛名而今实臻其地,那江天之旷阔,果是令人为之一震。到站后,恰遇一个体旅游经营者,前来搭讪,道是用私车全程为咱服务,游玩整个庐山,并包下餐饮外之一切。见其不过为一中年妇女,也不像是歹人,想想觉得似乎也没什么,还算省事,于是便答应下来。其后便一切依照她的安排,就由其亲自驾车,在景区内东游西走。可巧从“成交”之时起,天就降起雨来,直到完全离开这山为止,都是时晴时雨的。而这山中,无论是晴是雨,倒是都来去得快,亦属别有意趣。当天下午,便冒雨游罢东线主景三叠泉,及附近的碧龙潭。前者即是李太白诗中大名鼎鼎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唯因天气缘故,“日照香炉”的景象,肯定是没法看见了。其时烟云弥漫,雨亦时大时小,则总之又何碍于咱家在清润的山道间欣然而行。及至迤逦到得瀑布跟前,天色晦暗,风雨萧疏,仰望那“千古名瀑”从天挟风带雨而降,一种莫名之慨叹,油然浮泛上这心头。翻来复去观赏再三,一时兴起,乃特地独自绕道去到那瀑底潭水边。彼处喧声震耳,水沫横飞,端是感觉“天风海雨逼人”,大有连脚也站立不稳之势。心知如此体验,平生也仅这一次罢了,因而冒雨于彼处盘桓好一阵子。想我达某,天然自当是如此行事,所以纵然身披之塑料薄膜雨衣不甚管用,周身到处都被横扫而来的风雨浸湿,但其心那份欣慰满足之感,还真个不是寻常物事可能给予的。另外,不管当时或事后,都曾听不少人抱怨说,这庐山瀑布,好象没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这一来是人们未明白,一般真实景致,本来便是不足以与艺文作品中的相比;二则,世间有不少景物,以“摄影式”的眼光去看待,与用“绘画式”甚或“诗画式”的眼光看待,事实上也是大有出入。闲言休絮。却说接下去,先是由原路返回到公路上,又跟着那女司机,去到碧龙潭景点。这不过是山中一相对清幽的池塘,或许,其之所以也具这般“名气”,多也是因一些非自然本身的原由所致。无论如何罢,得能“到此一游”,终是于吾艺颇有裨益之事。尤其当时雨渐渐停下,薄云内隐见日光,放目四周,春峰一派苍翠,且是这儿大不同于三叠泉景点那般人来人往,竟是山幽而唯闻啼鸟,水碧亦隐现流泉,阒寂澹美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当日游事,即安排至此止。然后便是准备去牯岭落脚歇息。事后盘点当日所获,蕴酿得来画图十来帧,此选择《冒雨皆为三叠泉》、《一径直通三叠瀑》、《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等,一并随文附上。相关之事,依例参阅“作画适时手记”——




始为“庐山专题”。初作《冒雨皆为三叠泉》与《庐山微雨浥心尘》二画,写游者或冒疏风阵雨、或于暝黑雨雾间趱行于匡庐山道中景象。前者兼得洒脱不羁与浑茫沉厚之感,挥写时颇快己怀。后者或事先期许失当,而实作之际略拘于细细表达那“微茫若烟”之感觉,是以整体稍觉滞涩了些,亦只好视作“阴雨如晦”了。次则再铺开二画,却是特地指向这“庐山瀑布”本身。其一曰《一径直通三叠瀑》,一曰《瀑下幽潭风卷雨,若啸清音慰我怀》。两画俱采用昔日抱石公“乱笔取势”之法,首先信意铺开画面大体关系,并将情味注入,次则再作相对细致深入表现。前者视野渐次逼近那三叠高瀑,风雨之中,一一显现其实地基本景观。其二尤觉有意。当日谪仙太白,“遥望瀑布挂前川”,乃晴日远观匡庐飞瀑之境。今,达某为这翰墨丹青之故亦到得斯山,却特意独自下行至这瀑布底部潭水边,顶冒着那几乎令人站不稳脚跟之飚风骤雨、激溅飞沫,与之近距离接触,因而颇得难能可贵之切身体会。彼时也,似觉谪仙魂魄骤入我怀,一腔狂傲之情,藉是渲泻。今回味斯境,乘兴布图,亦大有风雨掀衣、雷霆灌耳之感。偶念及,今者游庐山之人,或有认为此瀑“不过尔尔”,甚至以讥嘲口吻议之者。其实或皆因并未细加品玩其情味所致也。而我画者,焉能如是乎。其后乃更乘兴铺开《悬瀑自天降 沫飞若雾微·雨中观庐山瀑布》与《我沐匡庐飞瀑下 此心远忆谪仙人》两画。俱是风雨迷茫中之兹境。前者设视点于上,凭高观瀑,漫目飚风横扫,细雨渺微如烟。临崖一子,探身向前,似正凝神静看悬瀑而心有惊叹。后者仍示瀑之入潭处:苍崖壁立,白练或直泻,或转折奔流而下;碧潭轻漾绿波,岸石坚挺,隐显不一。风雨则依然狂肆,如若微闻喧虺之声。吾辈拄细杖而披薄膜雨衣,迎风伫立,虽不辨面目,然其胸中之无边慨喟与纷飞思绪,分明已可推想。诸画因多是表现朦胧雨景,一切入目之细节,自是不当画得过于明晰。而漶漫无物,显然亦又是不行的。唯祈尽可能把握住这“度”而已……


17、4、20-29




继续“阴晴不定庐山行”之画题。拟《观瀑人行山道间 试问其中心切者 可似当年李太白?》、《新识匡庐烟雨道 一泓清水出山来》、《断云下 万竿苍翠 拥一池青碧》、《碧潭腾白水 暝径笼青云》、《碧龙潭·山中一小池耳 何得盛名若许?》及《回瞻五老暮云中》等题句,随兴而为。前五幅,或繁密,或简淡,仍以雨景为基调,皆尤其注意通体之“潇然”感觉。偶得那种于疏雨中略透出微阳之光感,甚欣慰之。另,有鉴于斯山颇具自然之外所谓“人间因素”,相关画中,亦隐约借鉴以“春秋笔法”。再者,象画这等微茫景象,也不觉便明确体会到“绘事后素”、或曰“素描基础”于此之重要性。所言之第六幅画,实乃得之偶尔。记得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17、5、3-12




附词一首——


凤衔杯·到庐山


阴晴不定青山郁,
无碍此、
面容端肃。
远客前来、
尝满怀诚笃,
经骤雨、
临高瀑。


极昏暝,
越幽麓,
谁便道、
岭头堪宿。
却信穿行历史、
灯微煜,
见隔朝空屋。




(总 1102 篇之第 1073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22-08-11 12:39 ·IP 属地重庆



8月上旬勉力得画四帧。北碚金刚碑组画行进中……






1、《杂树阴森,人行密繁地,不识嘉陵几步遥》。既渐识此金刚碑地,整体即为掩映于茂密山林间之郊野村镇,且内中散散淡淡亦存留前朝文化遗址。然麓森甚是深密,许多地带,竟至荫天蔽日。故尔闲步其间,沿溪徐徐下行之际,但觉彻腑浸润于这清凉幽静环境,而并不知前边何处方才出山以与嘉陵江相接。终于,骤然间密林已疏,天光忽明,崖树缝隙,已见亮晃晃日照江滩。此画着意表达这等感受:色墨浓暗,笔意实沉,但求视象厚重且复所作具体。虽然如此,森黑中仍觉光斑微闪,而簌簌林风,犹隐然传响于密匝溪壑以示其虚灵之意焉。




2、《密林渐疏,嘉陵清江乃得见》。此进一步表现吾人走出浓荫忽见天光灿烂之视象感,因之特别强调色墨明暗鲜灰对比关系。麓林尽处,碧树影澹,院落台阶径朝溪滩突出;阳伞轻遮之下,游客围坐闲聊。则远方嘉陵江峡,恰处日照中,倍觉霭意蒸腾。近前石栏曲回,一女倚之而正专心将此景象拍摄入手机。画面左侧,亦有游者沿坡岭泉流款款行至;其方当崖岸微凹之地,似有江滩空阔处炎光浩浩荡荡扑涌而来,迷茫映照,顿然使之隐约带有神奇之感。好山好水间一时云物呈妍且复人意汇聚,画者当时既感之于心,而今临案追写,粗拙毫翰点厾于楮幅并积染以层层宿墨,却力求予以精细展示斯情斯境,倒不知果得其韵味否。




3、《幽咽流泉渐下滩,云光澹处展江天》。却思表现一幅这山溪入江处全景式画图。遂大加删繁就简,剔除干碍崖涧形貌之丛芜,唯存此地大势,并又略将泉流与路径走向强化,由是而得之。其杳暗与光明、实沉与空茫两相对比之状固属一目了然毋须赘言者矣。则江峡阔处,偏偏仍以高大树木遮掩,余情乃令别图可予发挥。笔势苍劲恣纵,墨意丰厚层积;近前碧风扫拂密叶,远外白云飘浮幽江。生动视象有令文心慰藉,而拍摄整理电子图档之际,注目楮幅间,似亦悄然生发一丝困惑之感,亦不识为何。




4、《清溪自此入江流·金刚碑下端也》。径直行至壑涧尽处,只见倾斜坡路偕同细细溪流,转而折向嘉陵江滩。一带石墙,拱门之上设眺望廊台,其绿树掩映,恰对依依江景,寂寞航标,清丽闲静之感,委实令人默然嗟叹而怦然心动。其余“景点”设施不论;唯有一艘小小木船置于岸坎,侧畔一对江燕飞绕,愈见斯境之情味盎然。近乎完美之风景,也只可据实写之;搁笔觑目反观幅中点厾有致的笔意,及相对丰富细微的色墨所体现出的自然视象,不觉颔首笑而自语:其有似一现场写生之作耶。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22-08-15 11:05 ·IP 属地重庆

暝昏遥眺鄱阳湖·夜宿牯岭(江汉游 4)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承上)游罢这片景区,旋即准备赶往牯岭。离开此地的那一瞬,忽回过头去,恰恰看见那有名的五老峰,正处在倏然钻出云缝的夕阳照射之下,景象颇觉震撼。因而喝彩不知高低,且是脱口吟哦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尔后车登重叠山岭。暮色中,远眺群峰黑沉,而鄱阳湖一带,岸滩蜿蜒,水光微明,渔火星星点点,个中意趣,亦只吾辈文人墨客方能深感于心。既至牯岭,见其花花绿绿灯火辉映中,街市成熟而人气兴旺,果然非是新开发之地可予比拟。及至被安排到一个三星级宾馆内,又见一应设施齐全,食物亦不算贵且十分可口,真是使人满意。当时便有着一点感想:这花费点钱,由人家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也还是挺好。回想那次彻底“自由行”,昏夜去到舟山群岛上,两眼一抹黑的情景罢!所以看来事情都果是具有双面性的。想到并与荆妻议谈着这些,小酌微醺,回至客房。彼时窗外人声已绝而夜雨淅沥,端可称是情味盎然。念及在此潇潇春雨中,夜宿庐山牯岭,亦真是人生值得回味之事,乃如常又在手机里记下了几段文字,以备日后追忆核实。根据这一段感受,游事归来,整理得几帧画图:《回瞻五老暮云中》、《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此随文发布。末后一帧,所谓“飞来石”者,亦即当晚所宿旅店之名。略需说明:这宿处周遭的景象,却是次日一早起身,才见得清晰的。至于画作详情,仍可于随附之“适时手记”中得见。


……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


忆及当日乘车去牯岭途中及夜宿这牯岭事,草拟画稿有五:《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依序具体表现。其一,设定方离“三叠泉”瀑区,特地将其压于画之一隅,而画中大片面积则铺开暮色中之山野。作画之际忽然发现这有一问题,便是山形不甚好把握。如传统山水画那般令其呈“仙山”状,固然非吾所取了。则此行一段之现实山景,以“缩地法”而为,却实在又无力“神跃高天而俯视之”,因此略感有其“概念化”倾向,以致生动性明显不够。咳,堪叹那“谷歌地球”,今已不可用了!否则斯事有何难哉:小小寰球,地表所有形态,端是俱可被咱家“玩弄于指掌之间”也。然此亦属个人无可奈何之事。所言之第二、三、四这几幅画,乃可通归之为“变体”范畴,盖其俱为一时之观感生发开来。当时车至岭梁之上,暝暮之间,视野骤觉开阔;遥天之下,隐微可见波光幽暗,渔火散碎如星,缀于水滨。同行之人,言此即为鄱阳湖。心大感而预作推敲兹数题。今实为之,每画略取其异,俱注重渲染效果而突出不同之“湖山暮色”情味,亦颇感得以抒发当时蕴积之游趣。看来,早年自家所惯用的那种“大染”手法,合适之际,还得一用。所曰之最末一画,取自当晚到得牯岭后寄宿之感受。所谓“飞来石”,彼宾馆之名也。记得上山之后,车先是行于暗黑中;忽灯光晶灿,乃至已被打造得花花绿绿之牯岭街道。后七弯八拐的,也不知怎的,便落脚于此了,直到次日一早,才真看清这个所在是何模样。此画便根据这整个现实体验而为,着意突出一种山中雨霁之夜清润、瑰奇之感觉。今观驻笔之画,自觉颇得表达如此这般情致。另附志一点:盖因明日起,吾兄妹们又相邀外出小游,故尔这两日赶了些工,方将诸画尽数完成,甚至于连腰背都弯得个酸软不堪。呵呵。


附记游之词——


凤来朝·夜向牯岭遥眺鄱阳湖


雨后残霞暗,
麓林深、
雉声短暂。
倚车窗纵目、
星辉闪,
极远外、
水光泛。


似觉名湖潋滟,
只当时、
钓灯惨淡。
且一瞬、
犹消减,
寂岭内、
夜如绀。




(总 1102 篇之第 1074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22-08-16 11:14 ·IP 属地重庆
[font=&quot]暝昏遥眺鄱阳湖·夜宿牯岭(江汉游 4)[font=&quot]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四篇[font=&quot]江南达者 童山雷[font=&quot](承上)游罢这片景区,旋即准备赶往牯岭。离开此地的那一瞬,忽回过头去,恰恰看见那有名的五老峰,正处在倏然钻出云缝的夕阳照射之下,景象颇觉震撼。因而喝彩不知高低,且是脱口吟哦道:“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尔后车登重叠山岭。暮色中,远眺群峰黑沉,而鄱阳湖一带,岸滩蜿蜒,水光微明,渔火星星点点,个中意趣,亦只吾辈文人墨客方能深感于心。既至牯岭,见其花花绿绿灯火辉映中,街市成熟而人气兴旺,果然非是新开发之地可予比拟。及至被安排到一个三星级宾馆内,又见一应设施齐全,食物亦不算贵且十分可口,真是使人满意。当时便有着一点感想:这花费点钱,由人家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也还是挺好。回想那次彻底“自由行”,昏夜去到舟山群岛上,两眼一抹黑的情景罢!所以看来事情都果是具有双面性的。想到并与荆妻议谈着这些,小酌微醺,回至客房。彼时窗外人声已绝而夜雨淅沥,端可称是情味盎然。念及在此潇潇春雨中,夜宿庐山牯岭,亦真是人生值得回味之事,乃如常又在手机里记下了几段文字,以备日后追忆核实。根据这一段感受,游事归来,整理得几帧画图:《回瞻五老暮云中》、《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此随文发布。末后一帧,所谓“飞来石”者,亦即当晚所宿旅店之名。略需说明:这宿处周遭的景象,却是次日一早起身,才见得清晰的。至于画作详情,仍可于随附之“适时手记”中得见。[font=&quot]……当时观罢瀑区,乘车离去,忽转身于车窗后方见那大名鼎鼎的“五老峰”,恰恰处在一时钻出云缝间的夕照内,宛若一道巨屏,高峻且复雄壮,兼之光影明显,色调深沉,煞是可觉入画。因而乃有斯题。然兹似亦须作说明:一瞥而过之视象,如何可得画面必须之细节;此画也,确乎亦于事后参照斟酌相关之网络图片为之。[font=&quot]忆及当日乘车去牯岭途中及夜宿这牯岭事,草拟画稿有五:《暝昏登牯岭》、《遥天微见鄱阳湖》、《彭蠡湖畔 点点渔火若星微》、《蠡湖远在暮云间》与《夜宿牯岭“飞来石”》,依序具体表现。其一,设定方离“三叠泉”瀑区,特地将其压于画之一隅,而画中大片面积则铺开暮色中之山野。作画之际忽然发现这有一问题,便是山形不甚好把握。如传统山水画那般令其呈“仙山”状,固然非吾所取了。则此行一段之现实山景,以“缩地法”而为,却实在又无力“神跃高天而俯视之”,因此略感有其“概念化”倾向,以致生动性明显不够。咳,堪叹那“谷歌地球”,今已不可用了!否则斯事有何难哉:小小寰球,地表所有形态,端是俱可被咱家“玩弄于指掌之间”也。然此亦属个人无可奈何之事。所言之第二、三、四这几幅画,乃可通归之为“变体”范畴,盖其俱为一时之观感生发开来。当时车至岭梁之上,暝暮之间,视野骤觉开阔;遥天之下,隐微可见波光幽暗,渔火散碎如星,缀于水滨。同行之人,言此即为鄱阳湖。心大感而预作推敲兹数题。今实为之,每画略取其异,俱注重渲染效果而突出不同之“湖山暮色”情味,亦颇感得以抒发当时蕴积之游趣。看来,早年自家所惯用的那种“大染”手法,合适之际,还得一用。所曰之最末一画,取自当晚到得牯岭后寄宿之感受。所谓“飞来石”,彼宾馆之名也。记得上山之后,车先是行于暗黑中;忽灯光晶灿,乃至已被打造得花花绿绿之牯岭街道。后七弯八拐的,也不知怎的,便落脚于此了,直到次日一早,才真看清这个所在是何模样。此画便根据这整个现实体验而为,着意突出一种山中雨霁之夜清润、瑰奇之感觉。今观驻笔之画,自觉颇得表达如此这般情致。另附志一点:盖因明日起,吾兄妹们又相邀外出小游,故尔这两日赶了些工,方将诸画尽数完成,甚至于连腰背都弯得个酸软不堪。呵呵。[font=&quot]附记游之词——[font=&quot]凤来朝·夜向牯岭遥眺鄱阳湖[font=&quot]雨后残霞暗,[font=&quot]麓林深、[font=&quot]雉声短暂。[font=&quot]倚车窗纵目、[font=&quot]星辉闪,[font=&quot]极远外、[font=&quot]水光泛。[font=&quot]似觉名湖潋滟,[font=&quot]只当时、[font=&quot]钓灯惨淡。[font=&quot]且一瞬、[font=&quot]犹消减,[font=&quot]寂岭内、[font=&quot]夜如绀。[font=&quot](总 1102 篇之第 1074 篇)[font=&quot][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font=&quot]·精研艺术,细品人生·[font=&quot]·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22-08-21 10:44 ·IP 属地重庆



8月中旬力抗罕见酷热暑秋,仍静心得来游北碚金刚碑组画四帧。足踏一地而放眼周遭,撷取天然景物却会意不同境界,各幅当称皆自具其趣其貌。则又实存共同特点:审慎之放纵或仔细之粗率。有意者可放大查看诸般细节,或识达某与今世一味与高精度照相机较劲比求“逼真”的画手们,倒是有何样的区别……
1、《北碚金刚碑溪口》。视角又行转换,虽亦在这景区出口处,则已另成其境。尝思:画这嘉陵江,最是须将“秀丽”二字牢记于心。譬如兹地,野趣悠然,漫目纯粹自然景观,全无修饰。放眼但见芳草萋萋,山花并发;嘉树掩映之下,由近及远,溪流入江,天光水色澹然相照。更值游人闲步,鸟鸢高飞,其孤寂寥落清雅绿凉之概,端是令这现下沉溺于红尘凡世之劳碌者,顿时生发适然惋叹之情。又:这景象,语言倒似好予描述;于画,却颇费心神。倾注满腔热情为之,罢笔静观,足称己意。


2、《江滩静寂,溪壑幽杳》。既出景区而漫步江野。回观适才悠游其间的那一大片茂密林麓,所行途径,历历可予盘点且皆堪吟味。而时下触目劈面以观者,亦即久曾遥见的那个此地标志性航道建筑设施,连同江流上源不远处的北温泉峡口。乃不觉心旷神怡,意气飞扬,设想跃于高天之上,俯瞰这荫森静谧的麓岭江原,与那一江碧水连同跌落有致的砂石岸滩,当时已得此画境。今驱笔布墨之际,方当巴渝多年来难遇的酷烈暑秋;潜形泯意于斯境,心驰神往而拙手勉力追随。反复点厾皴染浸渍,则始终未失笔痕之清晰刚健,遂得这黑沉雄深与清雅幽丽并存之积墨意趣。
3、《峡滩清旷,凝神默想,但觉江雨潇潇,天风疏落,一片溪山,皆入有无中……》。这般景观,怎忍心一图即了。乃另谋意境,必欲与前画虽视角一致而画面所有处置尽皆不同。将其谋构为吾人漫步于这澹然烟雨之中,既见诸题款,不再赘述。只作此等情形,如何还能以杳黑实沉笔墨为之;遂改做狂挥漫洒,清泠放逸神韵,任性落幅。其若不经意间所成灵动亦复有迹可觅之秩序感,茫茫荡荡,也当在淡青浓赭幽绿微红内逐一显现。尤其雨丝过处,岭麓半腰大团白云弥漫,江面及滩岸间一缕天光隐隐飘掠,如此这般意象,真慰达某之心志情怀也。


4、《漫步踱出幽溪口,回眸观大江,唯觉天开地阔,云淡风清矣》。转眼朝着江流下方眺望,视角所限,北碚城区虽未纳入画幅,但巨桥横跨,葱郁崖岭所遮之处,定然已是一派尘世繁荣。而近前滩岸,连同远外薄云缭绕下的青山,终亦是显得那般澹雅恬静。航标塔下,砂岩滩石曲回有致;一路则蜿蜒通向掩映于树荫中的金刚碑门楼,其幽渺之概,恰与整体清淡辽阔,形成明显对比。岸滩角隅泊藏着的一艘小小渔船,以及左侧滩头一群自在翔游的水鸟,也加强了画中悠闲气氛。此等画作,为之心旷神怡,意态从容,殊可消除时下酷烈暑秋带来的烦躁之感。(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22-08-31 10:06 ·IP 属地重庆



8月下旬行止出乎预料,先期只拟作画二帧;后却仍得来“三帧半”。所谓“半”者,起首铺开,未毕而身滞另一处也。待近期再去那厢,却予补完。金刚碑组画至此止。
附己诗手书稿二幅,皆近时所得绝句,或已发布,或未。




1、《碧天下,清江出峡极幽深·金刚碑眺望北泉峡口》。再行改换视角,却从航标塔下游方向转往上游看。假设天色将晚,暮霭冥昏,这灯塔则亮了起来。清朗之光煜煜照耀四下渐至幽查之境;近前崖岸礁滩,林树沙径,并那航标站建筑本身,皆被其勾画得轮廓清楚甚至整体呈像神奇。辽远江峡,微茫月下,流水至相对阔处,平静铺开,但觉清波漾影,缓缓朝着下游淌去。其傍崖近水栈道,亦依稀可见。浅滩处些许乱草,摇曳于礁岸之间,于是殊可感知这堪称生动之细节。其余风物,似也尽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际。同一景色,乃又生发如许画境,顾而小慰此心。




2、《绿荫清疏地,蓦然见大江》。沿溪壑另侧归途回望,其山形地貌,连同予吾心之情味,皆略有殊异。凡游山水,每在某一大范围内,从不同角度,细细体察于己画有益之构成关系,由此也对前贤相关论述愈有感悟。斯境取其山道曲环,崖岭对峙;老树枝干纷披,蒿草蕉叶丛中,透视遥江一隅。则一切既已熟知云物,又新成景象。作画适逢居所不定,墨液色汁,一时也只从权洗涮碟砚而为,故尔得来似稍嫌色墨感觉灰朦,倒像是雾霾或微茫小雨天气样的。或唯其如此,还真个可见达某率性画格罢。




3、《伫立溪岸,远眺峡江》。再度于溪壑边回首这片深藏在大城市近郊的纯粹自然山水,感清夏阳光辉耀下之崖岭树屋、路桥溪滩,并远处幽曲沉静之嘉陵江峡,当时即存作画冲动。蓄之于心既逾两月,一经临案,逸趣勃发。逆勾斜扫,戳点挥皴,几加罩染,顿觉落拓不羁笔意之间,暗有天风抚拂;般般云物,则一概凸显于丰富多采之色墨调内。其清亮明晰视象感,似自不待言。较诸前幅,亦又成比照。




4、……题款忘识,半成之作亦未在手边。主旨乃会意吾辈独坐金刚碑下嘉陵江滩大礁石上,俯仰天地而感浮生若沧海一粟之场景……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22-09-08 15:47 ·IP 属地重庆



漫游庐山随记行踪(江汉游 5)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一仟零七十五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承上)次日游事,却为这庐山之行重点。跟着那司机,在山中来来去去的,也闹不清方向、且不大记得顺序了,只知很是游观了不少地方。唯这庐山天气,真是阴晴不定:忽儿黑雾弥漫,云聚雨至;忽儿又是风卷浓云,倏见阳光,重临片时清和之境。不过总体言之,毕竟当天仍是云雾笼罩之时居多。特别是一早游那如琴湖畔,以及附近的仙人洞、花径等景点,时常皆是穿行于浓密润湿的雨云间。偶尔薄薄的晴光一现,跟即却又是雨意复来,甚至更有飚风助添威势。固然,这对于咱来说,终是也没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嘛!况且手里既有伞儿擎着,身上还披着塑料薄膜雨衣。略觉不便的是鞋太湿了些。但,就这,咱也都早有防范措施:预先已将两只塑料袋作为袜子穿在了脚上。呵呵,这点,也不知是咱哪时“悟”出来的了……就这样,或是坐车,或是步行,东游西窜地,山中的景观,无论是自然的或人文的,大体上都已观览到。遗憾的是含鄱口未去,说是因这天气,去了也都是毫无意义的。而那望江亭倒是去了,且实地感觉也还不错,但亦是云遮雾障的看不出去。好在咱画者游山,肯定是完全不同于现场摄影之人,这“实境体验”,连同其随之而自然生发的联想与假设,最终都会在己艺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正因如此,虽是此行匆匆,兼之视野还受到天气干扰——实则于画儿言之,就这,亦真个也都未可断定,倒是“天公不作美”抑或“作美”!——总而言之罢,待游归之后,在这心海之间“捞取”那“飘浮之物”,竟依旧是感觉大有所得。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蕴酿与实际绘制,从这当日游事中,计得画作近三十帧,此择其十余帧,一并随文附之于此。也不一一提及具体画名了,却通可于“适时手记中”得见,包括其得来之相关情形——
依序拟作庐山如琴湖题材六帧:1、《如琴湖畔 今何风雨如晦》;2、《丽湖兼得据仙山》;3、《一湖以甚名青史?》;4、《烟云骤然起湖山》;5、《庐山如琴湖即景也·林麓静谧处 微见一泉石上来》;6、《沿湖一带 亦觉清音蕴山灵》。其一,湖滨滩岸参差,楼墅廊台映现于山林水泽;而天光晦暝且是风雨潇潇,湖中亦波浪涌起。画境于宁静间微示不安状态。其二天色微霁,湖岸边别墅环列,水面亦然如风轻掠,波光荡漾。近前坡路侧,大松有如华盖,旁设临水坐椅,二人面湖憩之,似眺望对岸而暗含惊慕。其三亦示晴和湖面,岸畔诸物,约略类同于前。稍异者,两岸一为松荫掩映下之青森旧墅,一却弱柳摇风,疏林中凸显新芽怒发之树。有群凫浮游水上;天幕间层云积叠,明显觉着映透出赤橙之光。其四,湖面相对空茫,寂寥廊台径向遥天。淡白波纹间,数凫或洑或翔;视线所及处,天际大团白云,似轻盈扑向岸边雾气腾腾之山麓……其五写湖岸岩林,景物趋于实在。幅中野墅背靠茂密林树,触目甚觉葳蕤,且有亮白之泉,自林间泌出。曲折之石径板桥,若长带般系于水、岸之际。画之下方,虽只示湖之一隅,仍觉波声拍拍。其六,画之近前,水上铺设扶栏长桥一道,桥角花株粲然。中景或廊亭,或庑殿,俱隐显于疏落芳树间;远景则一派烟云翻卷,纵有山亦不可见矣。诸画凡点景人物,皆会意吾夫妇,并多是于雨中各自撑着伞儿,形态颇显逍遥。作此组画也,有一体会:虽所作俱为湖景,且犹为同一湖景,然则已自弄出数般花样,此毕竟首先须据实感,次亦须凭长期经验。不然,所作之画看去已是没甚区别,更遑论还得拟文以作表述?17、5、23-26
作《黑雾弥天 焉识险峰峙何地》、《此即号称劲松欤?》、《暝云掩罩仙人洞》及《众生汇聚梵音泉》四画。俱是当日冒雨行于庐山道中观览得来之境。其一,大崖劈面突立,松枝披拂之下,数人伫于崖顶,而远外雨雾厚重,一物莫视焉。其二飚风吹雨,游人多俯首撑伞行于曲折石径。中有一人(会意吾辈)披覆黄色塑料雨衣,摊手指向一品相寻常之松,似发笑问。盖此却乃真实境地得来之感,万万杜撰不出的,连彼松形态,亦取之实物,此特作说明。其三景致相对完整,展示崎岖山道间,穿逾一小小门墙,至于那有名的仙人洞景点。自然,洞府亦只能是于巨大岩石下,略作黑块以为隐示了(事实亦此);而那同样取之于实地的林麓大势,此时尽在迷雾之中,看去微觉凄恻压抑。亦将貌似赶集般热闹的众多游客几乎尽数抹去,仅存必要之数人点景而已。其四,由画名看,即可知晓,已于俗众与仙梵的对照中,微含点评之意。然则亦又因吾人那身着黄衣之影,立于幽蓝之苍崖暝雾间,事实上已具别样意趣,兼之画中石纹泉流形态本多变化,是以整个看去,倒觉颇显美感。此之数画,也称是为这匡庐山中,久已为大众所熟知的“名胜景点”写照了。立意或不类于习常,亦只好恭请观者细加体味。17、6、1-5
拟作访白居易庐山“花径”旧址之画四帧。1、《一行幽径 数声啼鸟 谁识此曾隐诗佛》。写清疏春雨中,吾夫妇二人撑伞徐行碧苔幽森之绕墙小径。路旁缓坡间浅流轻漫;矮墙之内,芳树婆娑,高松挺屹。树荫里微见雀鸟悠闲。透过树隙,亦已隐见远处的白氏居所。整个画面,自觉弥漫一派恬淡清新气息。2、《花径岂曾缘客扫 游者虽众雅人稀》。画中雨意益浓,满幅一片潮润濛霏之感。直示此景区正门处,大小不一之春松及杂类树木,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披拂于迷离烟雨;众游客隐约集结于门庭下,一子疏离于侧旁;远处则可见水波轻漾之如琴湖面。因雨景之故,画面倍感朦朦胧胧,然而门额之“花径”二字,犹晰然可辨焉。有点意思的是,将兹匾牌本身色泽的深浅关系置换过来,诚所谓“颠倒黑白”是也。唯读者诸君,倘能体味画中诸物,形色原已依赖墨意,则不难理会何以必当如此。3、《丛树青森地 敢是骚人归隐处·白乐天匡庐居所也 吾尝拜谒之》。写园林一隅,有卧石题刻,寂寞横陈于落花之下;周遭松色过雨,尤觉苍黛之气萧森。远外湖畔,直写诗人居所,白氏塑像拈须伫立庭外,一子于近前躬身虔敬施礼,自是会意吾辈。画面于荫密间显其开阔。4、《香山小像立湖滨 游者虽如斯 叹孰若吾忱》。画面近前置小小拱桥,一子撑伞伫于桥上,似若有所思眺望着隔湖之白氏立像及居所。湖岸一带,树影之下,众多游客络绎不绝,皆兀自行去,却益显出立像之索寞。此将塑像比例画得显大了些,或此亦即彼在吾心便是如此罢?呵呵。而画中之境,微雨斜风,云物历历,麓林疏落有致,笔意亦甚感清放。通以此四幅观之,俱存洒脱无羁之情味,已然将探幽访古之意蕴率性表达。想到此生不觉间倒也颇拜谒过好些个古贤之遗址,心中既感欣慰,笔下乃便自是趋之顺畅。17、6、6-13
作《美庐潇潇雨》、《幽鹃盛艳 敢因此地瘗英灵?——游匡庐偶然感之也》、《一池齐天 是以水泄如瀑·匡庐即景》三画。其一,吾夫妇二人撑着伞儿,朝着那前朝遗址“美庐别墅”走去。弥天一片亮白之雨,地面石径油滑,丛树飘摇于风雨间,且有残花落下;远年遗物,亦依稀散见于幅中。自觉这凭吊之情味,表现得颇足,而整个画面,也算是繁简得当,虽写实境却未拘泥之。其二,仍是这两人撑伞徐行于林下。此乃一片劲健如虬的老松林;林间薄雾弥漫,愈显众松形态参差错落有致,从而整体也甚觉通透并富于层次感。林外路旁,则开满白色杜鹃花。引人注目者,松间有高大牌楼,且有平阔之径,直指画之深处,而彼处赫然可见矗立之碑……此为游历实感,虽是亦经过加工组合。却原来这是当年抗战所留下的中国军人烈士纪念碑,其凛然气氛,至今震撼吾辈心灵。因以翰墨聊抒此情。画之其三,亦这庐山中一真实景致,然却经过吾人由特定角度观察、并运用传统之散点透视法则予以整合,故尔得此独特视象。画中景物表达已称具体,不作赘述了。唯有高高堤坎上,那小小人影,却与这片高旷之天地相映成趣,乃是作画之际,一时信意得来。2017、6、14-18
随兴作得当日于庐山中得来之六幅景致。其一《寂林旧影·山深里,人道是、一片在此久轮映》,识者皆知,彼处为电影《庐山恋》专门放映地。吾人行之于邻近山麓,遥遥观之,虽未打算前去,而亦觉有趣,因以事后忆写斯图,得其大意而已。想当初,此画中屋院招牌上隐约可见的那两个人影,曾令多少人为之倾羡!画之其二,《仙山果据真气耶?不然,岂得巨树如许!》,写山中颇负盛名之“三宝树”景点,基本据于实情,略得此季节老树逢春之萧疏森润气息。吾人一向谓之,富有历史感之名山,方存伟树,此当其谓矣。画之其三,《乌黄二龙潭 深藏林间树·庐山中觅趣也》,写吾人独自撑着伞儿,穿行于雨雾弥漫之山;幅中上下两端,隐示黄龙、乌龙二小潭。自然,此皆会意罢了。唯大写笔意间之湿润迷茫气息,感觉倒也表现得兼有洒脱与精微之韵致。彼时,荆妻力气不支,已歇息在三宝树附近人多之处,而吾辈但为吾画,则何以劳累为念,是以依旧兴致勃勃。画之其四,《湍溪翻卷若滚绣球 达人觅趣直入黛云深处》,乃写彼时访寻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景点,而吾人此前既有《滚绣球》一词描述斯情斯境,且是这山中溪水湍急,果是若滚绣球焉,于是乃有此画题。略须说明者:彼时尽管山中藉水声益显静寂,然游者毕竟颇众,而吾画自当独取其闲静之意耳。画之其五,题为《庐山纪行之作也·古寺迷云中 几声啼鸟添幽静》,却是换得一个角度,假想由下往上,玩味那黄龙古寺隐现于烟云缭绕间。画中颇得迷雾淡然、万籁空寂之意味,而且整个于疏放笔墨中,犹显其精细之感。末后一画,《匡山春暮弥烟雨 林麓幽深苔石滑》,并不拘泥于实情,但求表达山中暮云四溢、微茫春雨中万象清润静谧之感觉。自认为画得相当干净利落且是精致入微,麓林间所有云物,虽俱似是而非、若隐若现,但亦无不生动有致而颇具整体之丰富性。在这“落笔无悔”的宣纸上,毫厘不爽、一气呵成此等感觉,其难度,非吾画者,岂能真正知晓。看来,亦是吾人辛劳一世所得之回报罢。2017、6、19-30
铺开最末几帧庐山纪行画作,俱是当日忽东忽西行于山中之感。其一,《新阳微出 幽麓间 万株高树 势若逢迎邀宠》,写山林中一段弯路,一座房儿边,众木尽向薄云间隐微之日,而林下泉水淙淙,仍因山形径自流泻。其二,《伫足高堤岸 遥观山那畔 似有风雷动地来》,会意吾人立于山池堤坝边,远眺山外之山,而彼处层云翻卷,闪掣之雷电,明显可见。联想此山特殊历史,则画者心中之慨,不难推想。以上二作,亦算是中国画蕴意之某种尝试了。其三,《山池一抹白云微》,写煦阳临照下之雨后斯山,笔意轻简灵动,墨色悠淡净洁,幅间弥漫一派清新宜人之气。其四,《人行麓林间 焉知侧畔是高岸》,写二人依旧撑伞徐行密林微雨中,前方已遥遥可见那望江亭儿,则或画中之人,本身亦并未知晓。尤其浓云翻滚于高天大壑,置身境内,实难辨识这近旁崖岸,究竟又有几许之高深。其五,《望江亭下 浓雾千重 蔽却万仞高岸》,直示漫天白雾弥罩下的这庐山望江亭,近侧松林幽深、山花清丽而崖树随风卷拂,吾夫妇二人怡然憩息林下,整体境界沉静亦复空茫。其六,《想见万仞高崖下 层云尽散夕阳时》,其实已纯属假设之景。当时满天大雾,向崖下望去,视野不过数米之内,而似隐闻山风回荡,流水潺潺,因而遗憾之余,乃不由暗想:倘是天色晴好,且是设若有人跃出事境之外,凭高俯瞰这崖亭一带景象,倒又会是怎生一般模样?是以当时便构想得此图,事后遂实实为之。终是意念派生得出,不可以具体细节取胜了,唯重其大体气势而已。吾人庐山之行所得之画,至此即止。










[img]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de8ef7824cd49c6bb3e4500371cae6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226862&x-signature=GH%2FOntuo1nhtX3hbXsNF1ZnWhKs%3D[/img][img]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53b923a4bcb44e6981ce860cb640e7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226862&x-signature=0mXgeAZK4LnHd3HfMDsCuftobRs%3D[/img]

[img]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df80972e8404bf9b532744d91965e8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226862&x-signature=29diaWlljfWTk%2FNUU1NLo6myHds%3D[/img][img]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b740c3018ea4676b5ab0a2f78d22f8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226862&x-signature=7erOfGZD9t2vPkGrcVaV3ZvFAac%3D[/img]

[img]https://p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e13e4f37d74480f82385d4e984f01a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x-expires=1663226862&x-signature=%2FZbaQ%2Ffojvc%2FoTlPnshS9BZ48qA%3D[/img](总 1102 篇之第 1075 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引用
关注(0)|粉丝(1)
级别: 声名鹊起
发 帖 数:
150
注册时间:
2021-09-09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22-09-11 10:30 ·IP 属地重庆

·蜕心堂9月上旬画作数帧,并附己诗手书稿一幅·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完整原图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7588&idx=2&sn=ca06251f27a1f5f97458595e50f9e19a&chksm=bae299c18d9510d7628b9004e821bc954731646dfa5754b96867f7ed04b5c6d381b6f8722aaf&mpshare=1&scene=22&srcid=0911kid7JUdHUMMdZTjw8Hf3&sharer_sharetime=1662861274458&sharer_shareid=4024200e23faba965f58dc8ed4776612#rd
补足日前因两地辗转而未毕之作:《俯仰江天浩渺间,堪叹吾生唯一瞬》。仍借彼熟悉之境,却会意吾辈独坐金刚碑下嘉陵江滩大礁石上,俯仰天地而感浮生若沧海一粟,如此这般意蕴。画作笔势舒张松秀兼而感造型具体;色墨清淡复又暗含不同色阶;整体视象,明晰而幽澹,乃甚与所表达内容两相吻合。尤其画中细节,不论人、物,虽信笔写之,亦似殊可审视玩味。游北碚金刚碑组画至此终。
8、25-9、6
1、《夕照下,万峰回眺尽萧瑟》(同题三帧)。一月新起,静思己之绘事走向,兼于网络旧帖中参看昔者某彼此看重之友其后画业进展之状,甚是感慨。遂将胸中郁郁乎浩然之气,悉以凌厉泼辣笔墨尽情挥洒,乃得斯作。此纯粹心境也,唯藉大化之象予以结形表意。夫秋之既老,冥暮渐临,斜阳既遮蔽于大山之下,犹见余辉一线,如赤金镶嵌岭头。低凹处则烟霭弥漫,松风满幅,四溢幽凉。泉石飞漱之平桥畔,一人一驴俯首而过;与之对应处,微光返射轩窗前,隐约亦见一子,似正目迎彼二者归。此当称“正统山水画”逸气充盈之景象矣。自顾所欲表达深沉暗黑苍润华滋之感,于此稍觉柔薄平滑之棉料纸张间,呈显色墨之味仅差强人意耳,但赖以通体气象胜之。即将着手日前大暑时节漫游北碚嘉陵江峡“张飞古道”组画,其峡内部分森然之概与此相类,因特“回试”这等旧日手法。又:因觉第一帧浑柔有余而刚健之线不足,尤其远山部分,心有不甘,乃重作第二帧。既作成,又觉稍嫌细碎且是拘谨,竟不大像出于今之己手。由是忍不住率性再作一帧。其放达不羁气象,果然迥别于前。即此,向来看似随心所欲则实每皆甚是认真之为画意态,已自可见诸一二。
2、《北碚嘉陵江峡口“张飞古道”》。始作新题材。此壬寅大暑之日,自家两代四口儿,乘闲逸觅得从前并不知晓的一个去处,却是北碚嘉陵江对岸一相对冷僻之地,传说为蜀汉入川建国经行之路,径以其主持开拓者张翼德之名命之。这游览之日,气候尚属盛夏较为温和者;特别又因恰当东岸,上午一经入峡,整个全在背阴方向行走,所以倒颇觉舒适。此画所示,乃入峡前彼路起始地点,虽寻常乡野,则十足“绿色自然”:老旧村落外,溪桥流水下滩,竹树蕉丛盈路,瓜棚豆架当目;更以隔江恰可远眺上次游罢仍念念于怀的金刚碑,乃尤觉情味悠悠。此等场景,当只可是取其江天旷阔、风日清朗的感觉了。临案任由心海间搜寻得那现场体验,谋构有顷,遂从容不迫挥写而出,视之神形毕肖、画意盎然也。
3、《隔岸远眺金刚碑》。相类景象另行生发画境,定当求其视感迥异于前。题曰:“隔岸远眺金刚碑下,江天旷阔,滩水平缓,怡然渺淡间,唯觉尘世千年一瞬,造物伟大永恒”。一子自是会意于吾,独伫游峡步道前,凭栏眺望遥遥隔江相对的那金刚碑,及周遭平静舒缓的嘉陵江流,连同隐约可见的那滩湾间紫陌红尘处——北碚城区,显然心有慨叹。当时即暗思:这古今自然风景本身,又会有个甚样的区别?然而人世沧海桑田,所有一切地表缀物,虽与其本质相较,不过浮光掠影;则吾人心性相依,却赖之甚甚。于是极天罔地幽幽情怀,幻化作如此这般画意。率笔写之,辅以清润厚实色墨,自感颇得彼时馥郁郁、青森森与杳荡荡气氛。尤其华盖般覆罩于顶的那株未识是杉抑或是柏的大树,随风枝叶纷披,最觉具其神采。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回复 引用
下一页 »
发帖 回复
« 返回列表
«23456789»
共11页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