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秦创原将构建“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3-04-25 07:09:30

  4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效:秦创原建设两年来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全球的广泛关注。

  陕西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位列全国第四

  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2021年3月,省委、省政府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两年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逐步由势转能,取得了阶段性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省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综合创新水平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分列全国第7、第9、第4位,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超过40%,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梳理2600多项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组建17个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部署实施12个“两链”融合重点专项、15个企业联合专项和118个“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项目,面向全国发布55个“揭榜挂帅”课题,在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2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主持完成的通用项目数量居全国第4位。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069件,是2020年的1.5倍。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迎来新进展

  以龙头企业、重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为依托,布局建设18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23个新型研发机构、34个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69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和10个中试基地。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中国—中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相继获批。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4个“双中心”。

  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万家、1.22万家,是2020年的1.98倍、1.97倍,新增“小升规”企业15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8家、瞪羚企业432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达14家、居西部前列。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6.08%,增速是全省研发经费增速的1.48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9.1%,增速是全省的1.77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和9.8%。

  “三器”建设成效明显

  沣东立体联动总基地引入6个地市飞地孵化器、十余家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平台,落地转化40余项成果,创新聚合效应初显。碑林环大学创新街区统筹区内17所高校和130余家科研机构力量,推动城校企有机融合,孵化企业2300余家,入选全国首批创新街区试点。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促成164项专利技术作价2.45亿元实施转化,组建成果转化企业26家,融资近5亿元,总估值超过500亿元,获评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空天动力研究院发挥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核心作用,聚力攻克钎焊、超高温热障涂层等“卡脖子”技术,孵化和投资企业53家,总产值超过20亿元,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首批国家试点。

  “三支队伍”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创新校企长效合作支持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50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跨区域协同创新。编印首部技术经理人培训教程,培训技术经理人1000余人次。组建800余名高校科技经纪人队伍,支持科研项目团队设立723名科转专员。秦创原“三支队伍”总量达到4742个,同比增长628.42%。

  创新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总窗口西咸新区加快建设“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和人才、资本、科技三个大市场,新建17个高校科转平台、11个小试中试基地,引入孵化器35个、专业服务机构69个,设立总规模110亿元的20只基金,聚集创新创业人才22000余名,建成投运934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签约建设隆基电池、三一西部智能制造等478个高质量项目、总投资4600余亿元,新增1500余家科创企业、其中成果转化企业400余家,科小、高企、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实现翻倍增长。

  将打造“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

  王军介绍,当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正处在创新聚变、产业裂变、发展蝶变的加速期和深水区。下一步计划构建“一总多区多平台”发展格局,推动全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总”,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秦创原总窗口的示范引领作用。

  “多区”,就是要在各地市因地制宜打造秦创原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目前,咸阳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铜川“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已经正式揭牌、启动建设,其他地市也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方案。总体的设想,西安将重点强化都市圈和科技圈“双圈”支撑,高标准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宝鸡将重点建设“两链”融合产业承载示范区,渭南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行区,延安将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榆林将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汉中将建设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商洛将建设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区,安康将建设绿色协同创新示范区,杨凌将建设旱作农业创新引领区,力争实现各地市错位发展、功能耦合,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

  “多平台”,就是要在全省布局建设“三器”平台。将在各地市布局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汇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积极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服务系统,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一站式科创服务。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儿童友好社区如何建设?西安这些社区正在探索 下一篇:反间谍法修订草案三审 六方面行为拟被认定为间谍行为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