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如何实现“住有所居”?住建部:城市住房租金年涨不超5%

国内 华商网-华商报 2021-09-01 06:49:40
[摘要]“炒房”太多、年轻人租不起房、城市里充斥着老旧小区,广大群众在住房上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住有所居”的目标如何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解答。

  6项政策

  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

  1.完善了土地政策

  2.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建设方案,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相关部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消防等手续

  3.中央将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给予一定的补助

  4.降低有关税费,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公告,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

  5.对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执行民用水电气的价格

  6.加强金融支持

  4个举措

  重点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

  1.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抓四个领域——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作为这次整治的重点

  2.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定期公布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3.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利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能力

  4.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信息化等手段,既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又注重完善体制和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个目标

  城市内涝问题如何解决

  1.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2.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

  8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住建部: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体系

  王蒙徽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具体说来包括——

  ■我国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国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他强调,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是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主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为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达7597.9公里。

  ■我国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供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9%和97.9%,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共达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

  ■我国乡村面貌发生巨变,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王蒙徽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以来,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同步支持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体改造危房;全国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房·解忧

  下决心、下力气解决好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

  “炒房”太多、年轻人租不起房、城市里充斥着老旧小区,广大群众在住房上面临着种种现实问题。“住有所居”的目标如何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解答。

  年轻人买不起房、租不起房怎么办?关于年轻人住房困难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国务院6月24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7月7日他也参加过关于这个文件的吹风会。

  为解决新市民、年轻人住房困难问题,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重视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努力做到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这个《意见》,重点提出了五项基础制度和六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五项制度:

  一是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特点,明确保障标准,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的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就是小户型、低租金。准入条件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设定。

  二是坚持供需匹配。

  三是明确地方责任。

  四是赋予城市人民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等来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房源。

  五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六项政策:

  一是完善了土地政策,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土地、企业用地。

  二是简化了审批流程。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建设方案,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由相关部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等手续。

  三是中央将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任务给予一定的补助。

  四是降低有关税费。财政部、税务总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公告,将于10月1日开始实施。

  五是对于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执行民用水电气的价格。

  六是加强金融支持。

  住房·整治

  3年4领域 以期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整治房地产秩序,是下个阶段房地产行业的“重头戏”,也是房地产行业能健康长效发展的根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介绍,7月13日,住建部会同8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基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

  倪虹表示,整治范围重点抓4个领域,即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房屋租赁、物业服务。

  倪虹举例说,前段时间,海南省共计检查了711个房地产项目、开发企业552家、中介752家,对于有违规行为的,责令企业、中介机构整改的有205家,约谈了222家,停业整顿的59家,通报的40家。

  城市·更新

  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住建部副部长黄艳介绍,住建部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起草并正式印发实施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不短时间、大规模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防止出现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划出城市更新重要底线

  一、控制大规模拆除。在老城区里面,除了违法建筑还有经过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的,不能够大规模、成片、集中地拆除现有建筑,这是对拆除的要求。

  二、控制大规模增建。老城区本来就密度高、强度大,要防止加剧城市交通、市政安全等环境承载压力。

  三、尊重居民意愿。不大规模异地拆迁,支持就地就近安置,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都来参与城市更新,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家园模式推动城市更新。

  四、控制住房租金涨幅。降低市民尤其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租房成本。

  保留城市记忆

  尽量保留、改造、利用既有的建筑,不随意移迁拆除已经认定的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鼓励采用“绣花功夫”来织补、修补、更新,保持老城区的格局和肌理,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

  稳妥推进城市更新

  主要是要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推动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方式”转向“经营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更新,尤其是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更注重补短板、惠民生的里子工程,统筹地上地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安全和韧性,尤其在社区层面,还是要注重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城市·防涝

  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完善的排水防涝体系

  城市内涝治理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区域滞洪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做好防洪和排涝的衔接。遇到暴雨,甚至是极端天气,一旦发生洪水入城或者河道水位上涨顶托,城市雨水就排不出去。汛期城市发生的大面积积水或者是内涝,往往是这种情况,没有形成洪涝统筹体系。

  第二,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要合理地确定地块高程,科学确定排水分区。另一方面,还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目前这套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欠账较多,实事求是地讲,需要久久为功。各地现在普遍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规划或系统性方案,正在持续推进落实。

  第三,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超标降雨,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洪涝“联排联调”,加强监测预警和预警的响应,以及信息共享,统筹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和城外大江大河、水库的调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前段时间刚刚发生的郑州极端天气,降雨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应对这样的天气必须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及时采取停工停运、转移避险等应急措施。

  这三个体系必须要同时发力,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

  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 综合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住有所居 住建部 租金

上一篇:获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河北省原副省长李谦受贿案一审宣判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